最近跟一個曾經學心理學專業的朋友聊天,獲益良多。特別是以下三問:
為甚麼大多從領導崗位退休的人,會有一種無比的失落和空虛感?
為甚麼有人在80、90歲衣食無憂依然堅持努力工作?
人類在過去的三百萬年,由猴子一步一步進化而來。大腦的容積擴大了三倍,但並不是每個腦區按比例均大了三倍,而是前額葉的變化最為明顯。生物學上對比發現,黑猩猩與人類頭骨最大的區別是額頭。黑猩猩的額頭又小又向後傾斜,但人類的額頭較大,且向前突出,十分飽滿。這個前額葉便是人類的控制中樞。人類是目前唯一具有自主控制慾望、情緒及衝動等意識的動物,當然,也會為了更大的未來利益而延遲滿足。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人類幼兒時期冷不丁的將一個杯子扔到地上摔碎,是試圖以這種方式證實自己的行為改變世界外物,他們欣喜地發現外界的反應,這是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與外界互動、建立聯繫,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少年時期的我們之所以變得「叛逆」,是我們在全力想擺脫父母的控制而獲得掌控感的體現。所以,才會父母說東偏要往西的舉動。
青年時期在大學階段進入掌控感的巔峰期,一方面高考學業壓力遠去,就業壓力還未到來,山高皇帝遠的父母管教鞭長莫及;另一方面思想逐漸成熟,又有一班同樣年紀心性的同學可以一起「叛逆」,團結在一起,猶如蛟龍入海,組建參與社團,對文化、社會、國家的各種問題發表看法、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對人生的掌控感達到巔峰;雖然這種掌控感是以父母和教師等人的退讓和妥協為前提。
成年後參加工作後,這種虛假的巔峰掌控感被來自工作、業績和領導等的壓力逐漸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踏實工作與奮鬥,成為了掌控感的來源。自己獲得的成就愈多、愈被人尊重,自己的掌控感就愈強。
但當到了退休,那種掌控全域的控制感也隨退休消失,隨之而來更多的是失落感和無價值感。這也就是我們看到80多歲的巴菲特和90多歲的芒格,以及早已從微軟退下來的蓋茨,還是在一刻不停的努力工作,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金錢已經不再是他們工作的目的,而是他們對自己所創事業的掌控感讓他們欲罷不能。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不斷追求獲得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追求掌控感、獲得掌控感與失去掌控感的過程。然而,掌控感的核心是對現在的把握,活在當下就是真正的掌控感。在人類閃耀的過去和充滿未知與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其實只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