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ed by:WAW Creation】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有逾37萬人港人居於內地,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北上發展甚至前往灣區發展,其中一個「頭痛」問題就是子女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早已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應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結為「姊妹學校」,並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提供寄宿服務等。但現實是,目前類似學校和班級並不普遍。
向來關注灣區發展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早前便牽頭創辦了內地首家非牟利民辦學校——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下稱民心學校),並於去年9月開學,提供純正的「港式教育」,更期望以「香港根、中國心、世界觀、大格局」的辦學理念,促使新一代港人順利融入大灣區生活。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梁振英透露,他在內地考察和與港人交流過程中發現,子女教育是港人在大灣區發展的一大難題甚至障礙,普遍問題是選擇適合港生的教育模式不多。家長們每每會擔心「子女讀國際學校中文學習弱」、「讀內地學校考試壓力大」、「中學畢業後可以透過哪種途徑升學」·····
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他提倡可以建設港式國際社區,在內地示範香港教育模式,以解決「不適應」難題,更可幫助到此創業、就業和置業的年輕家庭排除障礙。
至於他在南沙辦學的緣起和動力,其中一點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下稱港科大(廣州))的創辦有關,當時多數教職員需由香港調往南沙,「每個家庭都不希望兩地相隔,那子女的教育銜接問題怎麼解決?」
最後,民心學校成立了,更與港科大(廣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民心學校可優先錄取港科大(廣州)教職員的非內地籍子女,港科大(廣州)的教授或博士生需要為民心學校學生提供啟蒙教育。梁振英並透露,決定辦學後三個月,選址便已打下第一支樁,而為了與港科大(廣州)同日開學,不足九個月便完成了建築期。
在內地辦學可以結合兩地優勢,民心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目標便是培養擁有「香港根、中國心、世界觀」的大格局思維、具備「兩文三語」能力的下一代。
對於「香港根」的重要性,梁振英說,曾經有內地工作的香港家長向他表示,因應子女在內地接受教育時,沒有港式學校,課程設置亦不包含香港元素,生活中缺乏香港朋友圈,很擔心子女成為一個對香港既無認知,又無感情,成長後成為一個沒有「香港根」的人。
梁振英直言,年輕人擁有「香港根」是很重要的,除了情感上的原因,他日學有所成時,亦可借助香港的舞台作進一步發展。而這位家長的訴求,亦令他意識到開辦一間港人子弟學校是如何的重要!
民心學校的生源為港澳台、海外華人華僑及外國學生,其中以港人子弟為主,目前有三分之一學生來自香港。梁振英強調,學生的原居地多元,令學生的同學圈、朋友圈和眼界可以不局限於某一個地區或地域。據悉,未來一兩年,民心學校計劃開展招募外國學生,這亦是培養學生「世界觀」中的一環。
梁振英又發現,很多港青在大學畢業後並不能學以致用,最後被迫轉行。他舉例指,修讀航天工程、機械工程的畢業生,其實在內地發展「大有用武之地」;但由於他們往往因為在內地沒有朋友,對內地社會有陌生感,自覺不適應內地生活方式,便不願跨過深圳河。「幫助年輕人減少陌生感和挫折感,亦是我們在南沙辦學的原因。」
至於何謂「大格局」?梁振英認為,以醫生為例,若畢業後到醫院或診所就職是一種格局,若到醫療條件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行醫,為當地提供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援助,這是另外一種格局。他希望,民心能培養出有更大格局的新一代中國香港人,不受香港地域所限。
身為理事會主席,梁振英不斷以自身的人脈等「資源」,為學生「開不同的門」。例如他曾帶學生參觀廣汽豐田位於南沙的汽車生產基地,了解汽車廠內部運作流程。將來更計劃安排學生參觀火箭廠和火箭發射基地。他強調,「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感受,身教學生,是培養他們大格局思維的重要途徑。」
「一個班級30多名學生中,如果有三五個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學生,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見賢思齊。」梁振英認為,不同背景的學生透過共同學習生活和日常交往,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有書本以外的感性認識,「放短假期時,香港學生可以陪伴來自非洲或中東的學生,在內地或香港到處走走;放長假期時,可跟他們回到家鄉看看。」據了解,民心學校今年有兩大新計劃,一是邀請世界級講者分享經驗,二是邀請香港姊妹學校的學生到南沙短期遊學交流。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沙被稱為「灣區之心」。由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乘坐高鐵,35分鐘後即抵達南沙慶盛站。搭乘公共交通或者自駕,僅需5分鐘就看到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的校區。再向前行1.7公里,便到達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兩個校園所在區域是正在規劃中的港式國際社區。
民心學校是首間在內地開辦的非牟利民辦學校,秉承香港教育理念,採用香港學制。開學時僅開辦一年級至十年級,但將於今年9月及明年9月,先後擴至十一及十二年級,提供中小學「一條龍」辦學模式。中學部採全寄宿模式,提供1,200個宿位。
民心學校目前提供的課程多元,並極力開拓學生升學路徑。由於完全採用香港學制,七、八年級採香港課程及校本課程;九、十年級則把IGCSE課程融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課程內;十一、十二年級則開設GCE(AS & AL)課程及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並最快將於明年9月開辦IBDP課程。民心學生可以應考DSE及其他公開試,並以此成績報讀國內外大學。據知校方已申請成為首批內地DSE考點的試點學校。
另一方面,由於民心學校與香港學校的課程可以作無縫對接,因此亦可解決父母因返港工作,子女入學的銜接問題。還有,據悉民心學校正準備籌辦港式幼稚園,以形成15年一貫制教育路徑,並已向南沙教育局遞交申請。
作為非牟利性的香港民間團體到廣州南沙辦學,梁振英形容「不簡單也不容易」。目前學校營運方面,南沙免費提供40年的校舍使用期,而學校設施設備提升和獎助學金發放等,則有社會籌款支持,更有儲備在手;至於經常性支出則由學宿膳費支付。
梁振英坦言,民心可以說是高成本辦學,軟件和硬件條件都追求最好,但學宿膳費則相對其他國際學校為廉,很多家長都能負擔得起。他透露,至今營運四個多月,收支平衡,沒有借貸或售賣債券。「事實證明,這是可持續的營辦模式。」
民心學校的收生條件其實頗為嚴格,校舍規模足以收錄1,600位學生,去年亦有4,000多人申請,但僅招收515名學生,從中可見收生的嚴謹,亦可見校方寧缺毋濫的態度。
梁振英強調,民心學校不是以利潤為目的,因此也不會以收生人數來界定學校是否成功。一切以學生為福祉,衡量他們的學習意願、能力及水平是否適合入讀民心學校,學生綜合能力相對一致,這樣對學生才公道。
開學短短半季,目前學校已經順利步上軌道,據知從教學團隊、學生及家長、南沙區政府和科大等方面所收到的反應,均超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