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個人理財 > 活在灣區

醫療服務結合保險 建立港式標準 專注基層醫療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要創造一個新的健康產業,就要保障市民的健康。」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博士表示,內地在「健康管理」方面有龐大的市場空間。因此公司由北京及上海開始,再到珠三角發展部署。由最初上市公司的中國業務部,逐漸擴展至聯合醫務中國,現在更名為大灣區醫療集團。業務主要在內地打造港式「金牌」認證標準,以預防醫學及基層醫療為核心理念,希望市民「永遠不生病」。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醫療服務結合醫療保險,是大灣區醫療集團的核心商業模式。李博士坦言,醫療保險是健康保障,最理想是購買後不須使用,而醫療服務卻是用得愈多愈好。兩者看似矛盾,但在兩者當中取得平衡,就是集團要達到的業務方向。

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開支日益增加,內地力爭到2025年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可超過兩萬億元。李博士認為須做到「多些人投保,少些人生病」,就可減少政府的醫療開支壓力,而要令市民不生病,就要通過教育、小病檢查、醫療服務的連貫性,即基層醫療去做。

 

引入港式醫療服務

大灣區醫療集團於2015年在香港成立,為推動基層醫療,集團引入香港家庭醫學診療標準,創設「GOLD」金牌培訓。2017年開始投入培訓醫生建立診療「標準」,進而引入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創造良好就診環境,注重病人隱私及一對一溝通時間。至今攜手政府已在190間社區衛生健康服務中心設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李博士表示,集團額外從流程、硬件、軟件令中心更加國際化,期望打造一個未來市民嚮往的服務模式,可在明亮潔淨的環境中,享受以基層醫療、以服務標準為中心的醫療服務。

因應病人要進行大型檢查、專科診療及小型手術,需有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銜接,集團更向政府提出要在現有醫院引入港式服務。今年2月底,廣州南沙首間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正式啟用,開業半年,門診人數迅速上升。

很多人以為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只是服務港澳人士,李博士指,中心主要是引進港式醫療服務理念及標準,在大灣區推動港式醫療服務模式。現已在廣州南沙、黃埔、深圳蛇口,與大型公立醫院共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未來將擴展至深圳福田及寶安、東莞等醫院。期望做到每個城市有一至兩間。

 

診療服務標準化

香港醫療服務體制發展成熟,有基層醫療、專科、醫院及科研級醫院的金字塔式的分級診療,當中還有良好的保險體制支持。內地醫療健康產業則只有十多年發展時間。李博士表示,內地難以有足夠資源實行港式的精英醫療制度,因此在基層醫療,為167種常見他疾病標準化、系統化、規模化的診療服務。

「GOLD」金牌培訓是經英國皇家家庭醫學會(RCGP)認證的全科醫學技能提升及發展培訓課程。李博士表示,集團在2018年開設第一間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為政府培訓10位金牌全科醫師和護士,擴展至今已開設190個站點,培訓2,500位醫護。此外,課程設有考核機制,當中需培訓Mock Patient(模擬病人),設立IT系統進行錄影及分析,至今已進行16,000次考核,每次考核接近30至40分鐘,總時數相當於1年時間。

 

四條防線 守護健康

現時,集團已為病人設立四條健康防線。李博士指,第一條防線是在南沙設互聯網醫療平台,病人旅程由微信小程序開始,接觸集團並預約家庭醫生,透過遠程醫療看病及享受藥物送上門服務。第二條防線是建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的醫療網絡,給市民就近求診。第三條防線是設立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服務,最後是協助嚴重病人轉診到更高級別的醫院或回港醫治。而根據經驗,第一至三防線已可照顧大部分病人。

 

期2030年設立1千個工作室

集團不斷擴大,在內地逐漸搭建分級醫療的健康保障。李博士認為,成長速度不能說快,而是「厚積薄發」,就如雪球滾大。他期望2030年可達到1,000個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培訓10,000位金牌醫護。屆時大灣區人口相信可達大約1億人,雖然相較之下工作室數目不算多,但也必須便利市民「落街睇醫生」,才可達至預防醫學目的。

內地病人習慣生病時到三甲醫院求診,容易養成大病才看醫生的習慣,而忽略小病問題。李博士表示,市場需要「便宜、方便及高質」的醫療服務,過程需要「做時間的朋友」,慢慢教育市民,給他們知道有其他選擇。


 

聚焦中端健康險市場

醫療開支愈多愈高,長遠會令市民減少消費,影響整體經濟體系。中國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希望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以保健康為目標。最近在醫藥界亦發起反腐運動,李博士認為,是時候改變就醫及健康管理概念。醫藥服務與健康保險融合已提倡多年,上市醫保企業的年報也提到要以健康險作為成長引擎。集團擁有龐大醫療服務的基因,清楚知道健康險、政府、病人三方的需求,可支援所有保險公司落地實踐。

作為企業,必須要有收入來源推動可持續發展。李博士指,集團推動將門診服務及住院服務合為一身的新型健康險。醫生在看診時會進行「機會性檢查」,多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每一宗問診都會成為電子病歷,記錄在病人的微信小程序,同時儲存在集團的大數據庫,醫生就可因應病人情況提供健康管理建議,例如病人喜歡喝酒,到達某年紀後會提醒病人進行肝臟檢查,藉此減低長遠因為肝臟問題引致的住院及手術風險。

內地健康險年費有低至數百元,亦有高達兩萬元不等,未必可迎合市民真正需要。李博士指,價格介乎三千至六千元人民幣的中端健康險有很大發展空間,單是上半年在中國市場已銷售超過百億元,可見當中的機遇。他認為中國市場必須走價錢合理的中端健康險路線,配合預防醫學,可減低保險公司的長遠成本。集團未來會與保險公司深入合作,促成更多人購買健康險。他相信,「大健康」將會是下個「三十年」的發展方向,健康產業可營利,還可為社會謀福利,作出貢獻。

 

 

倡議「醫療券」在內地社康中心使用

「醫療券在香港給基層在診所使用,但在內地就需要三甲醫院,例如在港大深圳醫院才可使用。醫療券為何不能在內地政府的社康中心使用?」李博士透露,長者在社康中心注射胰島素只需30元人民幣,但在香港私立門診自費購買的話就需要約200港元一支。醫療券應該是服務基層及作預防用途,長者不做好基層預防,入院治療費用會很高昂。他強調,不應將醫療券「高端化」。

 

更多大灣區資訊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mpgba.com/

金價市況
永豐金融集團
商品買入賣出
倫敦金2507.02507.5
港金2327523282
倫敦銀28.34028.380
鈀金943.0963.0
鉑金940.8948.8
美電7.79737.7978
更新時間:2024-09-10 06:59
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資料由永豐金融集團提供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