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ed by:WAW Creation】「穗港澳粵劇日」是廣州市一區一品牌活動,於2003年起落戶荔灣。「第二十一屆穗港澳粵劇日」系列活動,已於今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以持續推動粵劇粵曲(荔灣)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並以粵劇為紐帶,搭建穗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共同促進粵劇發展。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穗港澳三地粵劇名家在活動中齊聚一堂,並為市民呈現四大活動,除了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行的「第二十一屆穗港澳粵劇日」啟動儀式及「穗港澳粵劇名家精品展演」,還有三地名家分享粵劇保護傳承和發展的「穗港澳粵劇名家訪談對話」、由穗港澳三地青少年通過粵劇交流展演展示粵劇粵曲教育傳承成果的「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展演」、以及展示粵劇在三地基層群眾中傳承發展成果的「穗港澳私伙局交流展演」。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表演了在粵劇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作品《搜書院》選段;澳門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慧與著名青年文武生司馬祥獻上《五湖煙波侶》首演;香港粵劇演員會理事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戲曲組主席、著名粵劇女文武生劉惠鳴與香港著名花旦林穎施共同演繹經典劇碼《紫釵記》之燈街拾翠。還有《火燒裴元慶》《風雪山神廟》等經典打戲,經典名角佳作彙集於此,在融合、創新、碰撞、突破中,充分展現了灣區粵劇文化之美。名家們亦通過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粵劇節目表演,展現了新時代粵劇藝術發展的新成果,展示了粵劇藝術的迷人魅力。
穗港澳三地通過粵劇形式的文化交流融合,讓愈來愈多大灣區年輕一代接觸和喜歡上粵劇。演出現場,由穗港澳三地的年輕人聯演的戲曲故事《粉黛聲聲》,這是一個新派戲劇改良節目,通過演繹+朗誦配合戲曲表演形式,通過三地青年的共同參與,展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粵劇藝術家的力量集合起來,讓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瑰寶成為講述大灣區同根同脈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在本次展演舞台上,穗港澳粵劇名家與觀眾分享藝術心得和三地粵劇傳承發展情況,講述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文化故事。
來自香港的粵劇表演藝術家劉惠鳴希望能和其他粵劇從業者一起,把大灣區打造為最好的粵劇地區,推動內地與港澳在內容創作、製作與推廣等方面深度合作,展現融合度更高、傳播力更強的文化態勢,共同打造文化灣區。來自澳門的粵劇表演藝術家曾慧則表示,粵劇表演藝術家站在舞台上,除了不斷鑽研唱腔、追求表演程式完美、尋求突破外,亦要設帳授徒,培養接班人,力求粵劇表演藝術代代傳承。廣東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則在談到三地演員交流合作時認為,粵劇是傳承價值觀和文化認同感的藝術,需要代代相傳。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傳承粵韻瑰寶是粵劇人的使命和責任,期以粵劇粵曲等文化為聯結,促進大灣區青年交流互通,喚起年輕一代情感上的認同。
穗港澳是粵劇傳承發展的核心地,少不得「私伙局」的活躍,這些民間戲曲社團讓粵劇粵曲的生命力綿延不息。活動期間,「穗港澳私伙局交流展演」亦於11月29-30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台上演,一連兩天,一天三場,為市民遊客呈現灣區共融的粵韻盛會。
至於展示粵劇粵曲教育傳承成果的「紅豆生輝」青少年粵劇粵曲展演和穗港澳少兒曲藝粵劇作品展演,亦分別於11月30日和12月1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上演,展現小小傳承人的活力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