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新地雙魚河地申建909伙分層戶 戶數較兩年前申建37幢洋房方案大增逾23倍

【明報專訊】港府早前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後,各大發展商積極參與,作為新界最大地主之一的新地 (0016),最新申請把上水古洞雙魚河、鄰近同系洋房屋苑天巒的一幅地皮,改劃並興建909個分層單位,比今年已獲批的原有申建37幢洋房,單位數目大增逾23倍。

明報記者 林尚民

資料顯示,上述項目與新地旗下天巒僅一河之隔,地皮面積21.2萬方呎,當中包括近5.9萬方呎為政府土地。城規會資料顯示,新地最新申請把地盤,由「綜合發展區」及部分現顯示為「農業」及「道路」的地皮改劃為「住宅(乙類)」用途,計劃以不多於2倍地積比發展,涉約42.4萬方呎住宅、約1.9萬方呎非住宅樓面,由6座不高於17層住宅(不包括1層地庫停車場),及1幢非住宅物業組成,預計提供909個住宅單位,即每伙平均約466方呎。

新地4月逾86億奪同區地

呎價7184元

翻查資料,項目2015年曾獲批建33幢、平均2099方呎的洋房,至2019年提出修訂,計劃興建37幢、平均面積2292方呎的洋房,於今年較早前獲批。申請人指,是次改劃申請與政府現行地盡其用、以增加土地房屋供應量的政策,以及最新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配合。

另申請人又指,有鑑於香港房屋短缺的問題及古洞南周邊地區的發展與規劃的顯著改變,例如因為古洞北發展的推進,而城規會近年批准把兩幅位於金坑路的綜合發展區的地積比率,由0.4倍放寬至3倍作住宅發展,以及隨着古洞北新發展區的落實與施工,及港鐵古洞站將於2027年落成而提升的基建容量等,故重新審視申請地點的發展潛力,並認為申請地點的發展密度可作進一步提升,以配合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政策及滿足市民對住屋的迫切需求。事實上,今年4月、即「北部都會區」概念公布前,新地便以86.14億元投得古洞北新發展區第25區住宅官地,若以最高可建樓面119.9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地價7184元。

薄扶林羅富國徑申建300伙

此外,薄扶林羅富國徑13、15號業主立案法團亦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把羅富國徑1至15號由住宅(丙類)1及「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成住宅(乙類)或「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方案一為住宅(乙類)用途,興建5座住宅,可建樓面逾27萬方呎,提供300個單位,平均每伙逾900方呎,而方案二則興建2座教學大樓,涉及約41.6萬方呎樓面。

另博愛醫院最新就位於打鼓嶺「村校」昇平學校舊址向城規會申請,計劃以約1.125倍地積比發展,興建兩幢不多於4層高住宅及1幢1層高的多用途社區大樓及1幢1層高長者服務中心,提供596伙住宅過渡性房屋,為期7年,項目佔地約14.22萬方呎,涉及樓面約16.06萬方呎。

按揭計算機
樓價
按揭成數
按揭利率
還款年期
購置該物業閣下須準備
首期
銀行貸款額
代理佣金
厘印費(SD)
所需現金總額
每月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