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任特首林鄭月娥去年10月施政報告中,首度公布北部都會區(下稱北都)發展大計,市場對區內發展充滿憧憬。過去一年,多間發展商或財團紛紛將持有的農地、棕地甚至綠化地申請改劃住宅。本報統計,區內最少有16個項目提出改劃或修訂發展方案,以及待批改劃申請(見表),涉逾5萬個住宅單位,以本地龍頭發展商新地(0016)最積極,佔6個項目共涉逾3.1萬伙,是申改劃單位總數近六成。值得留意,目前政府制定的私宅年度目標為1.29萬伙,若上述申請全數獲批,足以作未來約4年供應。
有業界認為,若上述改劃單位獲批,將可紓緩長期住宅供不應求的壓力。
有測量師亦估計,政府已覓得發展土地,預計下周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提出優化規劃、建築模式等,務求加快房屋供應。新地回覆本報時表示,一直積極支持政府多管齊下,加大力度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全方位增加公營和私營房屋供應,「雙軌並行」以完善房屋階梯,滿足不同的住屋需求。
為配合政府政策及社會對房屋的殷切需求,新地一直積極將農地轉換為住宅發展用地,盡心盡力把「生地」變成「熟地」,盡速增加香港的房屋供應。新地續稱,北都需要職住平衡的發展,尤其在房屋供應「提速、提效、提量」的方向下,需要有足夠的房屋供應以滿足區內尤其創新科技等職位增長,同時需要加快交通等基建發展,以打造北都成為宜居、宜業、宜行的新核心。
環顧過去一年提出改劃住宅的項目,目前暫僅批出一宗相關申請,為新地古洞金坑路以北項目,鄰近雙魚河,早於2008年已獲批建90座洋房,其後新地摒棄洋房發展,改作分層住宅,提供1573伙,並於2019年獲批。北都大計公布後,新地今年初向城規會修訂發展方案,申請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和高度限制,擬建2589個住宅單位,修訂方案終在今年8月獲批。換言之,項目住宅供應較14年前大幅增加2499伙或近28倍。
此外,新地亦修訂與置地合作發展的元朗石湖圍項目,同樣放棄2014年已獲批建300幢洋房發展,最新是計劃興建28幢分層住宅物業,共涉14,565伙,單位數量直逼約1.58萬伙的天水圍嘉湖山莊,亦是目前提出改劃申請中,涉及單位最多的一個項目。另新地亦就元朗潭尾的3幅土地(包括現時借予港府作方艙醫院),擬建集住宅、社福配套設施、商業功能於一身的大型綜合項目,擬建36幢住宅大廈,提供9940伙,規模媲美涉1.06萬伙的新界東指標屋苑沙田第一城。
即使主力在市區發展的中小型發展商九建(0034),在北都效應下提出改劃申請。九建或有關人士今年7月就元朗牛潭尾一幅逾100萬方呎的棕地連毗鄰政府地皮,申建44幢物業,當中包括22幢最高50層的摩天大廈,涉及6276伙,若其改劃申請獲通過,勢成為區內最高屋苑之一。
普縉助理總監(諮詢及估值)李雋傑則認為,若申請中的潛在單位能轉化成實際供應,將有助開拓都會區內更多新增住宅供應來源,提高本港中長期供應,以紓緩住宅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
另外,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上年度施政報告重點在土地開發,目前已覓得相關土地,預計下周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提出優化規劃、建築模式等,加快建築規程及補地價流程等,務求加快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