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樓市受多項負面因素夾擊,如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美國加息、俄烏戰爭等外圍政經危機等影響,令本港樓價持續下跌;外資行摩根大通預計,樓價在明年上半年將在現水平再下挫8%,而明年下半年能否從谷底反彈,則視乎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有多少購買力再重投本港市場。
摩根大通亞太股票證劵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梁啟棠接受訪問時表示,本港住宅樓市今年迄今已下跌約11%,與2021年高位比較,跌幅更達14%,主要是受環球經濟環境影響,加上股市波動、及美國聯儲局接連加息所影響,惟目前樓價水平仍較2009年美國量化寬鬆時升1.86倍。
他認為,環球經濟仍低迷,預料本港樓市仍會受拖累,預計至明年6月,整體樓價將在現水平再下跌8%,而下半年能否從谷底反彈,則要視乎本港和內地若恢復通關,可吸引多少購買力重投本港市場。此外,由於樓價仍未「到底」,現時發展商不急於爭購「麵粉」補充土儲,如同市民在二手市場「尋寶」,致令近期數幅政府官地均以低價出售。
對市場一直有聲音希望港府撤辣,梁啟棠坦言,目前住宅物業的供款對入息比率並不高,除非樓價急挫40%至50%,影響銀行體系穩定性,否則港府撤銷辣招的機會甚低。
商業物業市場方面,預料商廈市場明年市道仍然會較低迷,梁解釋,商廈新供應在未來3年、即2023年至2025年期間,料將增加約600萬方呎樓面,但市場需求卻沒顯著上升,預期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吸納消化相關新樓面,故租金仍會低位徘徊。
不過,部分中資或外資資產管理公司,趁今年商廈租金處於低位而擴充,亦有企業趁租金回落而重返核心區,故核心區商廈需求仍然持續,預計核心區如中環等,明年商廈租金將持平,惟供應較多的地區如東九龍、長沙灣,租金將在現水平跌5%至10%。
零售物業方面,梁啟棠指本港零售業逐步復蘇,預計明年整體零售物業租金將持平,民生地區的商舖租金,則有望上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