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即將踏入2023年之際,商廈市場新錄得罕有大金額成交。資料顯示,被接管人放盤、原屬商人潘蘇通名下高銀金融(0530)的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在上月下旬以56億元易手,以總樓面約92萬方呎計,呎價僅6086元,成交價相較2020年的價位143億元,大跌約87億元或61%。
資料顯示,新買家為GOLDSTONE ASSET(HKSAR)LIMITED,其註冊董事包括太盟投資集團(PAG)董事總經理陳德柔,以及具新加坡背景的豐樹澳洲及北亞區域首席執行官WONG, MUN HOONG。
買家繳付高達2.38億元作稅款,為成交價的4.25%。
據悉,太盟投資及豐樹基金各佔五成權益,而太盟投資過去亦有參與投資東九龍甲級商廈,如位於牛頭角觀塘道348號國際貿易中心,前稱豐樹中心,物業總樓面約56.9萬方呎,於2018年入伙,樓齡約4年。太盟投資2019年以近90億元全幢購入,並易名為宏利廣場。
事實上,本港爆發疫情後,不少外資積極在香港尋寶,包括全幢工廈、數據中心等,甚至購入全幢商廈;例如,今年9月新世界(0017)以30.788億元沽出長沙灣永康街商廈51%權益,予新加坡基金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分析,是次外資基金以呎價僅約6000元,購入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全幢,實在是相宜,反映目前是商廈「撈底」好時機,同時亦證明外資基金看好本港商廈市場後市。
被問及本港有機會邁向全面通關,未來會否再度吸引內地資金到港投資;莊太量認為,過去內地資金為拓展本港市場,以進取價打入本港市場,高價購地,惟欠缺人脈及發展技術,因而未能地盡其用,反觀外資購入港物業,多作收租或長線投資。
他預計,即使本港全面通關,內地資金或內房未必會在港進行房地產投資;若進行投資,也是透過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參與。
翻查資料,高銀金融在2011年7月以34.32億元投得啟祥道商貿地,興建為一幢約92萬方呎樓面的商廈,成為高銀金融總部。近年屢傳易手,惟交易卻一波三折。2020年9月先是被接管人委託標售,當時估值120億元,惟同年10月,高銀金融公布以143億元向商人FONG Tim出售物業,兩個月後再傳物業以逾140億元易手,但最終未有成事,並再次遭接管。
到今年5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獲委託就物業招標,當時全幢物業市值逾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