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通關效應帶動下,樓市氣氛近日回暖,惟仲量聯行最新發表物業報告稱,本港一手私宅累積供應約有7.9萬伙,按現時銷售進度推算,發展商需時逾5年,才可售出全數單位,預期今年中小型單位樓價仍會下跌一成。
仲量聯行指出,截至2022年11月底,待批預售樓花數量達20,579伙,按年增29%;同時,於2022年獲批預售樓花的20,554伙,有約1萬伙未售出;按過去3年,每年平均14,568伙一手私宅銷售宗數推算,市場可能需要逾5年時間,才可消化目前已落成和建築中的未售出單位。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指出,大部分發展商去年推遲開盤,已開售項目的銷售表現亦疲弱,相信新春後推出的新盤勢將激增,市場需要較長時間消化,而貨尾量上升亦將加劇新盤市場競爭,發展商難免要增加折扣促銷單位。
另仲量聯行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志輝指出,雖然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人才流入會帶來住屋新需求,但短期而言,南向資金流動可能會持續受管控,預期中小型住宅樓價今年將下跌約10%。
非住宅方面,世邦魏理仕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陳錦平預料,雖然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為香港營商環境打下一支強心針,市場情緒於2023年將改善,惟由於全球經濟仍然不穩及融資成本高企,加上不斷上升的寫字樓空置數字,將對寫字樓造成租金下行壓力,預計今年寫字樓租金將進一步下跌最多5%。
另一邊廂,隨着中國內地旅客逐漸回歸,有望支持零售業對商舖的租賃需求和租金增長,尤其是以遊客為主導的零售商戶,預計街舖租金,今年將增長5%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