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本周一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後,如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澳門綜合企業澳能建設(1183)主席郭林錫及副主席兼行政總裁蘇冠濤在訪問中表示,集團去年第三季率先看準有關商機,在江門市買入土地興建鋼材加工廠,料今年中投產後,鋼材以貨車由江門市運抵本港亦只需兩小時,可銷售至本港,用於北部都會區基建及建屋。另外,蘇冠濤亦指出,集團作為澳門土木工程行業領先企業,亦受惠於當地博彩業近日開始轉旺,今年料可取得更多工程訂單。
澳能建設2018年2月13日來港上市,招股價為1.25元,集資淨額2.616億元後,郭林錫及蘇冠濤的一致行動人士及受控制法團持股50.08%。該股上市至今近5年,昨日股價收報1.87元,由於前年曾2送1紅股,與經調整招股價約0.83元比較,上升逾倍,而期內恒指則大跌近三成。股價理想背後是業績支持,集團去年上半年盈利為5191萬澳門元,已相等2018年上市首年盈利5501萬澳門元近九成。郭林錫及蘇冠濤近日接受訪問,介紹集團在未來擬如何把握澳門、本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增長機遇。
根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小冊子,北部都會區以《香港2030+:跨越 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為基礎,並參考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予香港的支持,把《香港2030+》中的北部經濟帶擴展及整全為總面積達3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特首李家超去年10月發表《施政報告》時表示,北部都會區西邊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重心,藉毗鄰前海的地利成為核心商業區;中部以新田科技城為核心,聚集創科企業,與一河之隔的深圳創科產業集中地產生協同效應,成為多元創新試點,新界北新市鎮的現代產業發展也可與深圳互相配合;東邊坐擁豐富自然和旅遊資源,可供兩地發展康樂和旅遊。
蘇冠濤認為,本港計劃發展北部都會區,區內基建需求相當大,澳能建設已瞄準有關商機,去年第三季在屬於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之一的江門市買入土地,興建鋼材加工廠,希望提供北部都會區基建所需要的鋼材,尤其是建屋需要的打樁、紮鐵及工字鋼等。他認為此舉具備環保、減成本及時間快等三大優勢:「第一,目前全世界也提倡環保建築,我們在江門市的鋼材加工廠亦向此方向行,該工廠可以機械自動化去紮鐵及剪裁,不需要運到香港建築地盤再紮鐵,這樣的話,廢料率便會低很多,可以節省很多鋼材,以我所知,香港建築署亦正積極推廣此模式」。
「第二,目前不論香港或澳門,紮鐵工人均嚴重不足及年齡老化,原因是很少新人入行,這樣也令紮鐵的成本很高,由我們江門市廠房幫助客戶紮好鐵後再運到香港地盤,有望降低一半成本;第三,由我們江門市廠房用吊車把已加工的鋼材、已紮好的鐵運來香港,一般只需要兩小時,在運輸成本上亦有很大優勢」。
根據澳能建設去年7月22日在港交所發表公布,集團附屬公司成功中標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土地使用權,總代價為4270萬元人民幣,並已於當日收到江門市公共資源中心之成交確認函,有關業務範圍包括成立及經營生產廠房,以製造及/或加工集團日常業務過程中建設與裝修工程通常使用的鋼結構部件,成立及經營研發及生產基地,以開發其他新能源業務的新材料及設備。該土地毗鄰廣東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金門出口,距澳門及珠海50分鐘車程。
另外,澳能建設去年11月14日再發公布,指附屬公司已取得約145,112噸訂單合約,自去年4月至今年5月向業務伙伴的建築項目供應各種尺寸的螺紋鋼筋、鋼板樁、鍍鋅板等鋼鐵材料。於去年4月至10月,附屬公司交付約56,004噸鋼鐵材料,為集團於這七個月間的收入貢獻3.818億澳門元。新業務客戶包括大型國有企業之附屬公司(擔任綜合娛樂度假村項目和政府工程項目的主承建商)及澳門和香港的建築公司等。
郭林錫指出,在江門市新廠房料於今年中落成前,集團利用舊廠房生產設備已能接到大量訂單,估計鋼鐵加工等新材料業務未來增長可觀。蘇冠濤則補充,上述145,112噸訂單合約主要是提供予澳門市場,而集團是考慮到本港發展北部都會區對基建及建屋相關鋼材需求大增,於是興建江門市新廠房以把握有關商機:「在農曆年假期後,我們在香港的寫字樓開始接單、與客戶磋商」。郭林錫強調,本港對鋼材需求比澳門大得多,故集團對此業務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