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一年發展商投地意欲低迷,拖累政府土地供應不達標。發展局長甯漢豪指出,本年度政府賣出之官地可提供1970伙,鐵路項目可供應約600伙、市建局項目涉約380伙,連同私人重建項目5980伙,合共可提供8930伙,只及全年目標1.32萬伙68%。若參考過往數據,有關數字為2010/11年度主動推地以來新低,並首次跌穿1萬伙供應。
不過,甯漢豪表示,雖然較年度標準為低,但數字已較年初時估算為高,並為「可預見、合理」的數字。她又指出,發展商投地態度保守,主要與去年外圍環境不確定、息口問題有關,但由於過去數年土地供應均高於預期,故認為是「足以抵消」。
事實上,本年度錄得的8930伙供應,除較去年度1.4萬伙少36%外,亦連跌3個年度。自2010/11年度政府主動推地以來,每年成功售出之地皮,可提供單位數目從未低於1萬伙,其中有4個年度實際供應量高於2萬伙,最高為2017/18年度全年賣地總供應達2.55萬伙,當年主要來源來自私人發展項目,涉及約16,780伙,包括新地(0012)十四鄉項目便是於當年進行補地價,即本年度供應量只達高峰期35%,另2016/17年度總供應亦有20140伙,當時政府一年內就售出5幅啟德住宅地。
此外,政府正就元朗洪水橋/厦村第39A及39B區及元朗福宏街兩幅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招標,原定3月21日截標,不過甯漢豪昨表示,由於收到市場潛在投資者意見,期望就發展土地部分條款再作調適,政府接納意見並決定稍為延長約2至3個月招標,詳情將於3月上旬公布。
另再有北都內的改劃土地申請獲批,新地(0016)元朗潭尾3幅合共逾212萬方呎的土地,申建集住宅、社福配套設施、商業功能於一身的大型綜合項目,擬建36幢10至29層高住宅,共提供9940伙,涉約400萬方呎樓面,城規會昨日進行審理,獲該會局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