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因為防疫,所以加薪?

    「兄弟們,今年如果你加唔到三成人工,知唔知係代表乜呀?係代表失敗呀!」睡眼惺忪之際,通訊軟件內的舊同事群組,突然傳來這樣的一個短訊,正盤算著自己是否真的很失敗,短訊下已附上一篇新聞報道,標題大致是《疫情下現人才荒  香港金融專才加薪達三成》。只見分享報道過後,群組內多個成員,包括說出戲謔言論的本人,也隨即輸入「笑到喊」的Emoji圖案,大概就知道失敗的,似乎不只我一個。

    外界經常對金融業、投資銀行有很多無謂的幻想,或者是看《華爾街狼人》看上腦吧,總覺得投行員工可輕易搵大錢,滿足既奢華又繽紛的生活,但事實上金融業工作,大部分都既煩瑣又枯燥乏味,需要長時間對著熒幕上的Excel及報價機工作,年紀越大,更越想一放工就衝回家休息。然而為了配合大眾期望與口味,部分媒體確實經常聚焦在投行員工的收入上。筆者當然不敢說在過去這段時間,業內沒有金融專才獲加薪三成以上,也不敢自詡可代表業界同袍,但就生活圈內的大部分同事、舊同事及業內友好,文章內所描繪的理想加薪境況,似乎並沒有發生在大家眼前。

    縱觀報道內容,金融業內出現人才荒,原因主要有二:嚴謹的防疫政策及移民潮,雖然這兩個因素出現在同一時空,但影響對象、以至更具加薪議價能力的人,也不盡相同。不能否認的,是香港過去一年的防疫及隔離措施,確實嚇怕了不少外國商界及金融業人士,要知道不少老闆級別的高層,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巡視各地業務,亞太區總部通常設於香港,作為連結各地業務的樞紐,也是這些高層的歇腳地。若每每進出香港,都要隔離14日,一年會有多少時間浪費在隔離上?除非這些跨國企業的主要市場是大中華地區,不得不駐足香港以北望神州,否則它們想將總部搬至其他逐步撤銷隔離政策的亞太地區,特別是新加坡等,絕對值得理解,亦是意料之內。

    老闆級別的高層距離凡人太遙遠,但投行內的中低層,也有不少外國人。防疫政策下不能外遊尚且能忍,但連落酒吧飲嘢、做Gym也不行?這確實大大違背凡人的生活日常。去年疫情較平穩時,Trading Floor上確實有不少外國同事,經常埋怨口罩令、隔離令等是多此一舉,更不諱言既然打針也不能獲得較寬鬆待遇,那麼打針的誘因為何?雖然已Relocate來香港工作的外國人,純粹因本港防疫政策而要求遷移到其他地區的,暫時仍未見過;但本來已獲安排需到外地工作,因本港隔離令等而需多作考慮、甚至因此而對赴港卻步的,卻不能說完全沒有。

正因為吸引外國人來港工作的難度增加,對於某些職位只會聘用外國人的外資投行來說,增加來港工作的報酬,用錢來吸引員工赴港上任,是其中一個可行做法。額外回報通常會體現在津貼上,而非會直接加在薪金上,只因薪金易升難降,津貼可令僱主更具彈性。理清一下邏輯,本身已在本港工作的外籍非高層級別行家,因防疫措施而離港的其實不多,或許在年度Review時,他們會利用這作為藉口去bargain更多回報,但要真的爭取到些甚麼,或許就更視乎各人的議價能力有多高。加薪三成?挖角跳糟,又或本身人工Base較低的低層,倒不是不會發生;但若果是這些情況,卻是非抗疫年代也不時發生的正常商業行為,「因為防疫所以加薪」的因果關係,似乎不怎樣成立。

至於移民潮,對留下來的人,帶來的只有「加辛」,而非「加薪」。過去兩年舉家移民的同事行家,為數不少,但人走了,其他留下來的人就可以獲加薪?這只是美麗的誤會。投行瘦身的步伐,自金融海嘯後的十多年,其實從未停過,高層們用盡方法縮減開支,是無論好市、抑或淡市也會持續地做的終生事業。自然流失是精簡人手的最高境界,既不用賠錢,也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何樂而不為?員工移民自願離職正好可加快達成Cut Cost的目標,除非人手少到對正常運作構成停擺風險,否則又豈會輕易重啟招聘?高層們的思維是這樣的:如果你決意要走,就算工作量多寡,你還是會走;若果你走不到,就算添加更多的工作量,你也只能咬緊牙關幹下去,又何需去填補離開的人手、甚至額外增加你的回報?

至於高中層走了,中低層可升職填補空缺的,也不是行內普及的做法。要精簡人手,就先從精簡架構開始,若有中高層走了,真實的做法是任由該職位空缺掉、甚至從此消失掉,自此沒有了這一個職位。至於該職位的日常工作,則可能由其他中低層攤分。再聽過一個例子,朋友因上司移民而獲升職,但高層講明只升職級、收入維持不變,更拋下一句:「你Title高咗,你出去搵份Title高啲嘅工都易啲啦,唔好為咗一萬幾千同我拗。」朋友哭笑不得,公司升同事職,不是為了要留住人才嗎?將升職當作是方便人才日後更易離開的階級,豈非本末倒置?

嚴謹的防疫政策,或許為外籍同業增加了要求加薪的議價能力,但如此市況下,能獲大幅加薪的又有幾多?本地投行同業更遑論受惠,加薪三成大概只存在幻想裡;移民潮令留下來的人更易上位、更易加薪,也只是童話故事。或許你會問,為何獵頭顧問在接受訪問時,會描繪出如此美滿的就業前景?別忘記獵頭是靠配對人才謀生,就算最終配對不成,單是找到人去見工,他們也會有錢落袋,說些好話吸引行內人去面試,也總好過「無米落鑊」。正如地產代理接受媒體訪問時,就算近期樓價調整,不也千篇一律地預測下半年樓市會反彈嗎?若非如此,又豈能吸引人入場?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