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鎊殤下的投資出路

踏入4Q22,雖然打開linkedln全部post都是新加坡,但一切當仍然要由「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說起,陣容星光熠熠,而選擇在四季酒店召開,都可謂別出心裁,作為香港近年財經歷史的轉角點,應該真正能夠深刻聯繫內地與海外「200位金融界的領袖人物」。另又在特別同悉心的安排下,峰會Day1食完玩完睇完,Day2至正常正式正經討論,支持0+3也。而外圍「立立亂」當然不乏話題。

在英國政府未彈弓手前,匯市已經算出現了小型bailout?雖然未像歐豬危機時的聯合行動(QE救市贏掌聲當然齊心),但在全球惡意縮表多重收水瘋狂加息下,非美央行短期內先後入市干預都算盡了力。瑞信CDS是創近13年高位,「市場恐成另一雷曼」,但同2008年大摩的級數比較仍相去甚遠,個別事件未到災難級數。反而剛公布的美國30年按揭息率升穿7,就預示當地以至環球經濟持續慢性出血。

今年來兩大「意外」資產分別是石油及英鎊,油價走勢難估但factor in在相關股份總算是有跡可尋,筆者三月時已指130美元是短頂,反而英鎊原來才是真正黑天鵝。想不少在英港人「不斷望住個鎊」,可能會覺得兌港元好似跌得認真更加特別急,當然也有強美元的世界級助攻,更重要的是,大概沒誰會估到英國新政府開新章會如斯「急進」,人算不如天算兌美元竟見一算。

有網友問如何解讀拜登「過問」英鎊危機,其實老人家應該沒什興趣,但非計量分析,強美元下新興市場關鍵字只剩「熊市、現金和衰退」,而成熟市場股票就算差,最多都只是散戶遭殃⋯。英債此時卻加多腳,債市崩盤破壞力如同「生意好呀」,而傳導性更快,真是投資產品結構性違約之類,對pension fund同financial vehicle而言,迅間變成「鎊殤」Structural Sorrow是也。

結構性問題被放大鏡一照,英國財赤及債務負擔等內在問題,大行指可能更要靠「外資流入」(foreign inflow)去解圍。它們當然mandate不會好像科技園被指只揸現金,持有英歐美國債也應該不太在意,正常穩健財務操作。就像本地接觸得較多的長實和長建,在英債危機陰霾下,長實跌幅相對較深,return and asset play雙邊套戥的投資故事,竟然受到點考驗。

港人即使未在英,但近一兩年放「一球半球」港元進當地銀行戶口,可能已經屬常態,他們打從七、八月起應該都收到RM電話,講解如何mak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savings - 除了sell因全球通關而繼續在英國買樓,若有閒錢又想放心便做下定期存款,而又好像「遲買遲享受」全線起息,銀行報價升勢頗急,前後短短一個月,十二個月期存款息3.07%升至4.91%;六個月期由2.45%上到3.95%。美金(閒錢不一定存英鎊)存款息「遠期」又贏跑英鎊。

近期The Economist好像興起了雙封面,最新一期除了中國主題,批評英國新首相也不手軟,一篇內文題為”Fallout from the budget “,稱卓慧思性格上並非U­turner,在疑歐派支持者下難輕易妥協,故一眾大臣仍然要研究如何節流,以配合新的振興計劃,而在欠缺執行細節下,公共財政以至投資者仍然存疑;加上英倫銀行縮表沽債下突然「買返轉頭」,債市要全面復常恐怕仍有好一段路要走。

在引起英美以至環球金融巿場動盪後,英財相關浩霆宣布撤回取消「最高所得稅」的計劃,承認減稅方案引發震盪,但強調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並可能較原定時間提早公布中期財政計劃,以交代如何減少債務。有趣的是,英國首相卓慧思透露,之前所有決定是由關浩霆自己作出,內閣官員包括她自己在內,事前毫不知情,但重申政府卻仍會執行有關政策。

Lose with Liz,一早話「特拉斯」(aka卓慧思)經濟學撐英鎊難以一蹴而就,用本地媒體的說法,這是種「只抱著試當真」(Trial & Error)的心態,但美聯儲又何嘗不是明知故犯?最終開啟了跨資產的尋底模式。本地投資界都在「樂觀」看恒指萬六點的最後一跌,最重要是一句「未入場不用急」,或許放諸其他市場也一樣。此情此境,若有時間及閒錢,買點債券及加密貨幣,也是可以的,因為不明朗因素反而較低。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