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肺炎清零!強國不敗!

​動態清零,言猶在耳。剛過去不久的二十大,才為「監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一錘定音,想不到當政策方向一轉,可以轉得這麼快,而且快到那些「爺一動我才敢動」的跟尾狗,連跟也跟不上。

​作為防疫防得最嚴密的核酸大國,大家由冬奧到二十大,希望與失望輪迴多次,對內地放棄清零早已不存寄望,難以估計去到年底,竟然說放就放。記得N個月前報道所說的「復常委員會」嗎?記得有大行推斷內地鬆控的三大指標嗎?一直以來,所有人估計內地的放鬆防控,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是先放一些、再放多些,最後才放開所有;但原來內地一放,可以放到即日棄用健康碼,可以放到檢測陽性也不用隔離,一放就將放鬆防控進行到底。反過來看,才剛宣布取消「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確診仍需隔離的香港,防控措施實際上比內地更嚴苛。若果我是港官,也真的不敢大言不慚,說自己已經復常、大呼Hong Kong is Back。

​大家不是期待內地放棄清零已久嗎?既然期待已即將成為現實,就請不要再這樣嚴苛了。技術上,官方其實仍未說自己已放棄清零,只是在《新10條》闡述「新冠病毒將在自然界長期存在」。當然大家也明白,具爭議性的政策,強國官方從來不會主動承認錯誤,只會用新政去掩蓋舊政,讓舊政自然消散,這類操作對有留意國情的人來說,應經不會太陌生。又或許說,官方覺得自己的清零行動是成功的,因為「新冠肺炎」已經成功清零了,現時剩下的只有「新冠感冒」,而新冠感冒是可以與人類共存的。換個角度,觀感是否已全然不同?強國當然不會打敗仗!

​不過,說法不重要,實體感覺與經歷才最重要。非官方認證的數字,20日內有2.48億人確診,這是一個甚麼的概念?相信香港人、甚至香港官員都無法理解及想像。防疫權威鍾南山說,現時新冠感冒的病死率只有0.1%,但0.1%放在14億人口上,死亡人數隨時可以達至140萬人,等同香港六分一人口。當香港每天2萬人確診,也可以有幾十人病逝,而且醫療系統肯定比內地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水平高,以比例法計算,就可以窺探出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是多麼的虛偽與不實。

​既然放鬆防控是眾望所歸,甚至是「白紙運動」爭取的最終目標,為何真的鬆控了,坊間是恐懼多於期待? 這主要基於放鬆時機的突然,以及放鬆速度的迅速,幾乎沒有甚麼過程,就到了最終結果,給大家最直接的觀感是,由於爆疫已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不如就徹底放棄;鬆控不似是個深思熟慮、準備充足才下的決定,而是倉猝、甚至有點被逼的抉擇。民眾原先的預期,官方應會在低感染數字的情況下,按城市、按地區逐步鬆控,措施也應該是逐點逐點取消,而這個低染疫的環境是曾經存在的,屆時就算確診數字因鬆控而反彈,醫療系統也有足夠空間來認對。然而最終結果,卻是未來得及逐步放鬆,已達到了幾億人染疫的地步,就算重症只有低於1%的機率,但基數大的前提下,實際數字依然嚇人,這亦是民眾恐懼的來源。

​當然,經過三年多的嚴密封控,然後鬆綁可以在一瞬間出現,這種落差也是難以適應的。專家經常說群體免疫是鬆控條件,但官方吹捧高疫苗接種率已久,免疫屏障也不是剛好到年底才築成,為甚麼要等到年底才豁然放開?身處上海、經歷過四月封城的金融業行家說,不覺得現時的鬆控條件,比4月時有多大分別,甚至現時的染疫人數更高,醫療系統的受壓程度更大。現時回來起來,倒覺得那個多月的小區禁足,禁得有些冤枉。內地某些地方的官員問責制,比起香港所謂的高官問責制執行得更徹底,過去幾年,不少地區推行若某範圍內確診數高過某數目,該區域的地方官就要落馬,結果衍生大量過度防疫、過度檢測,甚至徒手打死陽性寵物的傳聞。現時回想起來,這一切又是否捱得有點不值?

​不少香港人現時所驚恐的,是1月8日開關後,大量染疫內地人會衝入香港,搶藥搶睇醫生搶打mRNA疫苗,甚至會搶奶粉等物資,不過距離通關仍有10日緩衝,若相信新冠最多10日就會陽轉陰,屆時已染疫的群眾,大部分或已經康復,縱然未感樂觀,暫時或許也不用太惶恐。金融界的人比較冷血,多嚴峻的疫情,焦點依然集中在錢身上。不知為何總有不少人,特別是行外人,覺得通關是所有經濟難題的答案,覺得通關後經濟、生意就會好起來;但行內人普遍看法較淡,覺得這只是過度憧憬。

閉關三年,內地缺水情況嚴重,PB同事說,不少內地客戶等待通關南下,不是為了增持資產,而是想減持套現,讓資金回籠另作他用,而事實上減持行動只要能遙距進行,過去一年早已持續進行中。地產經紀朋友看得更淡,認為年前內地買家買下的房產,本以為有升無跌,但現時價位已由高位調整甚多,若買入年期夠遠,現時仍有微利的,想趁仍然有錢賺時沽貨獲利的,肯定比想趁跌「執平貨」的內地客更多。別忘記內地封控重創經濟,豪客即使依然豪氣,豪邁程度肯定比疫情前收歛不少。轉機或許最少要等一兩年,等經濟恢復元氣,豪客實力回復時,才是重新搏殺的時機,這還要建基於疫情在解除封控後的發展。

某教授曾經說,與病毒共存,只會共赴黃泉,這幾天的回力鏢,相信已擲得這位已貴為局長的教授遍體鱗傷。強國封控即將告終,共存已成官方文件的白紙黑紙之詞,除了短暫的陣痛外,理應是樂觀多於悲觀,畢竟港股對北水的依賴程度不少,若共存能增加各行各業生存的機會,金融業生意也不用如此難做了。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