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鷹人鷹鷹不是鷹 美股着力也難升?

大年初五財經新聞,港股兔年首個交易日紅盤高開,收市升逾500點,見十個月高位。業績拖累美股科技企業,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港股多隻大型科技股造好,推高大市。

臨過年前已繼續提醒過網友,市場氣氛似有好轉,之前略略提過「非美元」資產要如何position才好,正值分水嶺時刻,怕資金要重新流入新興市場。

恒指一舉突破22222.22點個人心理關口,騰訊歷史性重上400蚊關,當然十月尾已經率先講到,並且寫明「九窮十絕十一翻身」,當時說十二月望順利過渡。

升市已成往事,希望對大家有參考價值之餘,更要一起積極部署今年!暫時想到的是,東升西降,美股上半年未必是最佳投資標的。

之前曾有意見認為,科企大規模裁員是美股首個入市訊號,筆者對此說並不完全反對,畢竟對企業打逆境波有幫助,但又少不免感覺有點以偏概全。

整個科技行業由2008年起,都靠QE低息熱錢建立起來,但借錢緊要還,它們正為此付出高昂代價,中間被人忽略的事實是,廉價資金促成了許多由高估值M&A driven帶動的增長,以及所需要的增聘人手計劃。

此刻大型科技公司裁員,還因它們趁疫情「帶旺」了新經濟加速發展,瘋狂招聘之後易放難撤,又不巧碰上收水縮表加息,導致越來越多科企都正在加快腳步退場。

擔心經濟放緩以至衰退,你看Alphabet、亞馬遜和微軟等都是最近帶頭裁員的科技巨頭,之前增加了數以萬計員工,直到最近才開始要回吐,部分更是來自頗具投資故事的「未來部門」。

二千年頭(本世紀初!)筆者在加拿大讀書,當年不時到實體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打書釘,其多年後幾乎被迫上絕路,但據稱原來已悄然搬進了兩個前亞馬遜門店,而且經營狀況良好,甚至正在尋找其他前亞馬遜地點,舊新交替。

可以預期,2023年美科企將出現一浪合作(併)潮。一些曾幾何時頗為矚目的中小型momentum stocks,股價已跌足九成。部分原因是新經概念走入舊體制,最初是發展平台經濟,為加快操作自動化、業務垂直化,借平錢買入像樓房、汽車等資產「坐盤自營」,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要慘淡收場。

當然賣產裁員所慳回的成本,最好是可以化做實際資本操作(股份回購)以支持股價,而非另有盤算。事關在加息周期下,企業借貸成本持續上升已是事實,減人頭數以外,另一啟示是此前公布或傳出過的大deal,又是否繼續有效?

而「有趣」的是,科網行業最近的裁員讓現今年輕人大開眼界。但對於經歷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員工來說,結局已寫在牆上,並不叫人意外。很多獨角獸CEO卻不願面對現實,承認超低息環境都會有結束的一天。

可以說,高利率幾乎對所有人都會帶來痛苦,矽谷可能比華爾街更加難受。除非聯儲局扭轉緊縮政策,否則市場只會見到更多裁員決定和投資項目取消。但可惜目前這個可能性似乎不大。

「美聯儲通訊社」Nick Timiraos此前再度放風,稱聯儲局正準備再度放緩加息,2月會後聲明會探討相關內容。而兩個重要問題是,加息的影響要多久顯現?通脹會減緩多少?「鷹人鷹鷹不是鷹」,亦即經濟衰退及就業惡化未算是最迫切?

美股以外,踏入兔年,港股近月來無往而不利,恒指特別是科指首階段反彈似已完成,會否「獲利回兔」?接下來進入關鍵時刻,A股政策紅利料幾繼續全面打開,至少監管在兩會前都不會突變。「公道啲講句,無論如何,大家在新一年都要豐衣足食」。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