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全球增長預測,並警告,金融業困境加劇了貨幣政策收緊和俄烏戰爭帶來的壓力,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和風險。IMF稱,現在就斷言一度動搖全球金融體系的動盪已完全消除還為時過早,銀行業的崩盤可能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IMF在其《世界經濟展望》季度更新報告中表示,今年全球GDP可能增長2.8%,明年增長3%,相比1月份的預測各低0.1個百分點。2022年的GDP增速為3.4%。雖然IMF對2023年預測的下調幅度不大,但該報告顯示出與1月份相比,IMF對經濟前景的態度更為低迷。1月時,IMF將今年視為全球經濟的「轉折點」,風險更加平衡。
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風險嚴重偏向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一個半月的金融動盪」,「目前情況得到控制,但我們擔心如果金融環境顯著惡化,可能導致更急劇、更嚴重的經濟下滑」。
Gourinchas表示,「可能存在一些潛伏的脆弱性,這就是為什麼金融監督監管機構和當局目前非常仔細地審視這些可能仍然存在的漏洞非常重要,無論是在非銀行業非銀行金融機構,還是在更廣泛的領域」。
Gourinchas表示,銀行「今後在發放貸款方面將稍微更加審慎。這可能會進一步拖累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
IMF同時亦表示,預計今年全球通脹率達7%,比1月份的預測高0.4個百分點,但低於2022年的8.7%。通脹放緩源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加息的影響。對大多數國家而言,物價漲幅將保持在央行目標水平之上直至2025年。
IMF預計2023年約76%的國家的通脹率將低於2022年,2024年通脹將進一步降至4.9%。
IMF指,儘管決策者為應對一系列銀行崩塌採取了有力措施,減輕了投資者的焦慮情緒,但金融市場依然脆弱且壓力重重。「全球金融體系的韌性已受到嚴峻考驗」,「迄今所採取的措施是否足以充分恢復對市場和機構的信心還有待觀察」。
IMF高級官員Tobias Adrian暗示投資者可能對前景中存在的風險過於樂觀,股票估值過高,特別是在美國。他於與金融穩定報告一同發布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自銀行業出現倒閉以來,「整體金融環境並未顯著收緊,這可能令人驚訝」。
IMF在該報告中表示,銀行倒閉是「各種脆弱因素危險組合在一起」的體現。這些脆弱因素「多年來一直潛伏在全球金融體系的表面之下」,如今因各國央行為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大舉加息而浮出水面。
IMF表示,各央行正努力遏制比預期更為頑固的通脹壓力,而金融業的困境使央行的任務變得更為複雜。 如果上述壓力加劇,決策層可能需要在降低通脹和保障金融體系穩定之間進行艱難的權衡。「決策者應迅速採取行動,防止任何可能動搖投資者對全球金融體系信心的系統性事件」,即便這意味著降息。
IMF表示「銀行業的壓力可能會令整體貸款環境承壓,進而拖累經濟增長」。根據該組織的估算,近期銀行股的大跌可能導致信貸緊縮,使得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速下降近0.5個百分點。
不過,IMF確實提到了一個相對而言的亮點。該組織表示,「面對發達經濟體急劇緊縮貨幣政策,大型新興市場到目前為止應對得相對平穩」。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