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很多財經花生,決定先寫多些貼地的數字。剛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正如財爺事先張揚,「按年增長幅度可能較第一季稍為放緩,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的軌道上」。結果第二季經濟增長初值1.5%,遠遜市場預期。
政府發言人預料,「訪港旅遊業及私人消費在今年餘下時間將仍然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簡直抄自財爺網誌一樣,如出一轍。
財爺特別提到三年疫情後,很多市民的生活模式改變,減少晚上外出活動和消費,同時在與內地恢復通關後,港人北上消費情況明顯增加,而近月來港內地旅客或更多傾向在本地進行文化深度遊,消費模式或許出現變化。
至於實際情況,筆者近日有機會與一名前屈臣氏區長交談,他現在開自己舖頭、自己入貨。根據其在德輔道西一帶的敏銳觀察,零售市道疑似「結構性」轉差,兩大超市近一個月來有加速減價之勢,貨品100元3件變5盒「愈買愈抵」,似乎都是看不到需求。像他這樣的小型百貨街坊店「返貨」也愈來愈保守。
(本欄fact-check:去年全港超市260項貨品中有七成加價,平均加幅約2.1%,較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1.9%升幅為高。)
這名前區長在「沙士」即是2003年前後入行,到前年因為經歷過疫情的無情洗禮,放棄了新界西某一區的前線主管職位。他說,現時的情況已經有很多年未見過,「條街靜了很多」,當然是因為有很多人離開(他沒說是移民還是暑期旅行..),但明言北上消費的確「扯走」了很多生意,差到好像2008年的時候。
他點到即止不欲多言的是,時移世易,反向走深圳水貨返港的活動「猖獗」 。即是以往內地民眾鍾情香港品牌、並透過代購來港掃貨的盛況,現時紛紛轉型變成深圳直送,從深圳帶貨回香港成了「一條水」,差在未能夠將深圳會展對面商場東西南北出口陳列中的小鵬蔚來電動車駕走「深車南下」再轉售。
新聞都說內地正面臨兩大問題 - 經濟通縮及青年人失業。筆者不知道如今香港人北上消費,是否感受得到當地有出現所謂賤物鬥窮人的通縮現象。因為兩地是有高水低水,跨境行為經濟學101,看貨物貨幣因素決定。但消費券集中用來買必需品,再北上消費,客觀效果是間接用香港的消費券餘額在內地使錢,而非撐本地經濟? 大灣區吃喝玩樂閃封面天書或許受歡迎過小紅書。
至於直接影響消費的失業問題,網傳內地大批中年人經常在星巴克「扮工」,筆者就總算見識過在深圳福田區聯通大廈地面的星巴克,上班時間就是一堆後生仔坐著劃手機,枱面就擺著一支大的農夫山泉。難怪《彭博》指包括騰訊和美團等企業已收到當局指示,要提交在消費、電訊和媒體行業中最成功的初創投資案例。事關據講在內地只要開家網店,放上一兩件電商貨品,畢業生在官方統計口徑中便不算待業,同時變成了潛在消費群。
內地發改委最新便公布擴大消費20條,就是要製造就業及加強消費者信心,以推動可持續的內需復蘇,故提出擴大餐飲服務消費,支持各地舉辦美食節,打造特色美食街區,開展餐飲促消費活動。因地制宜優化餐飲場所延長營業時間相關規定。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
但無論如何,也要讚一下財爺。他認為「本港需要開創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本港旅遊之都、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都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希望與業界探討更多新穎構思,進一步帶旺市道。」這個說法無疑是緊跟內地部委一套。
說到底,香港本身要有「具特色和創意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活動」,言下之意,即是有實力之餘都要講下包裝。本地食肆商戶可能要像「經紀富豪」學習如何上修身堂,研究如何做下profile,講排場派頭化身成功人士。做UHNW超高端財富管理是可以登上福布斯,但小本經營日本進口良心直送都能夠打入米芝蓮的。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