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後經濟復蘇不似預期,當局稱短期內會與業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有飲食業名人擔心分薄人流,對食肆租户不公平,強調切勿藥石亂投,應改善整體經濟。又指「恒生指數重上30000點,飲食業生意自然好」。
三萬點其實並不遙遠,至少從時間上而言確是如此。2021年1月21日 - 港股在疫情下仍交投暢旺,一度衝破3萬點。然而在疫情下晚市禁堂食等,生意最好的餐廳,營業額亦只及以往30%,闊綽豪食情況已不復見,「就算啲人想慶祝,餐廳夜晚都唔開」;更直言「唔好話魚翅撈飯,淨係員工有飯開已經好好」。
可見即使是股市重上三萬點,在沒有港式夜經濟下,大概都只會搞旺日本經濟而非本地消費。大市根本是結構性問題,煞有介事要成立小組專責研究如何增加本港股票巿場的流動性,盡快成立及展開工作,會同業界保持溝通,說穿了又是緊跟內地監管機構。
中證監日前「救市」,將會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並研究延長A股及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時間。多個部門公布一連串提振市場措施,包括削減A股印花稅稅率一半、限制大股東減持、階段性收緊IPO發行等。
心水清讀者或資深股民應該記得,2015年初中港股市熾熱下,A股卻突然出現恐慌式下跌,內地也曾推出同類措施,包括中證監曾全面禁止大股東減持、IPO發行行動,為期約4至6個月。國家隊進進出出、公私募基金買買賣賣,三千點保衞戰來來回回。
今次出手相對較有彈性,強調「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是要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也就是說,內地只能夠靠減息降準,被動式放水刺激經濟,而沒有條件搞中式QE大水猛灌,是以亦限制民資私企大張旗鼓融資向民間「攞新錢」。據講不少「幣總」(幣圈老總)更加被當成地方政府ATM。
內地三招齊發刺激資本市場,恒指曾飆600點但收市僅升174點,港交所更是高開低走做出教材式陰燭,按道理如果內地限制A股IPO上市,港交所無疑是最受惠,但又好像不見有大行趁機唱好隻388,可見大行對YTD的市況「有保留意見」。想深一層,問題是企業不容易集資,而非去哪裡上市。
大摩表明,內券股當然會受惠,但比起印花稅,經濟周期和信貸增長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才是他們認為更重要的關注點。況且,適度提高槓桿率、加大對大股東出售的限制,以及暫時收緊融資可能會發出複雜的信號。但其實內房融資是不在此限,即變相合理化了恒大復牌。
恒大認為有足夠業務運作,並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營運,包括今年上半年仍錄得合約銷售額334億元人民幣,符合上市規則的規定,支持股份繼續在聯交所上市。惟坦言目前的營運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政府提供的紓困資金借款、項目處置收入等。
條例是死的,人是生的。是否因為內地經濟及港股市況奇差,監管機構要顧全大局兼顧發展,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而要相對「手鬆」?是要放大股東一條生路,定讓小股東的逃生門?這樣想又好像過於陰謀論。
記得早十年八載經濟好景(或不景)時,內房由於肩負拉動全國經濟重責,真的是too big to fail,同時又因為有錢而業務多元化(不務正業?),隔三四重透過子公司南下在香港搞證券分支,不斷在中上環附近一帶搵9號牌,RO以至研究部都在搶人才。
但到今年特別是近兩三個月,部分是外圍因素,部分是內在環境影響,筆者身邊都有朋友都從中資券商離職或被離職,要減薪搵工(但一點也不可憐,搵幾十個月bonus時點計?)。相反,港漂則似乎長做長有,在北水炒股app券商不用什麼所謂高才通,員工都可以深港兩邊走。
無論如何,恒指30000點的財富效應是否已經淪為有點「八萬五」,不提便當早已不存在?世上或許無零出錯的模型,但股市長遠都是上升的,當然前提是經濟持續增長+價值理性回歸,而兩樣港股都同樣欠奉,魚翅撈飯可能要遠離港股靠日股食。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