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前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最新撰文指,在香港的金融歷史上,令人難忘的事情剛好每五年都有發生,他先提到港英政府在1983年10月中成立聯繫匯率制度,今年正是聯繫匯率制度成立的40周年。
1998年,港英政府通過「新會計安排」首次建立官方貨幣管理機制,任志剛指,隨着貨幣危機在1983年爆發,是長達4年的銀行危機,有總共7家銀行需要立法接管或找「白武士」解救,分別是恒隆,海外信托,香港工商,嘉華,永安,遠東和康年,及後還在1987年爆發股災和停市風波。5年的救火期,凸顯了金融改革的重要性,1988年的「新會計安排」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性改革,目的是將貨幣的控制權,從銀行體系清算行(滙豐銀行)的手中,收歸政府,大大提升了官方貨幣管理的能力,確保貨幣穩定。這亦是香港在金融領域上由「救火期」轉為「防火期」的分水嶺。
為確保金融管理當局能有足夠的資源和人手,應付在敏感的主權過渡期或會出現而不可預測的金融問題,港英政府於1993年成立香港金融管理局。
任志剛表示,1997年主權回歸並未帶來任何金融動盪,但金融危機仍是出現。那是一場金融全球化帶來的亞洲金融風暴,大部分自由兌換的亞洲貨幣都成為攻擊的對象,固定滙率制度紛紛倒下,亞洲貨幣滙率大幅貶值,只有港幣滙率得以保持穩定。到最後是在1998年8月下旬,在股票市場入市干預,成功抵抗了炒家在滙市和股市的雙邊操控,令炒家損手離塲。
擊退炒家後,金融改革繼續,香港金融進入發展期。亞洲金融風暴的出現,令香港樓市泡沫爆破,樓價持續下跌5年,樓按負資產宗數持續上升,到2003年中達10.6萬宗的高位,負資產情況在2003年第三季開始改善,同年是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開展。時至今日,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全球最活躍的,是人民幣國際化工作上的主力場地。
任志剛續稱,長期低息環境下尋求高回報的金融創新,在歐美鬆散的監管環境下,在2008年造就了一個波及全球的世紀金融風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不免受到衝擊。但豐富的備用方案和果斷的政策,令香港能夠安然渡過。聯繫匯率穩如磐石。隨著五項臨時的流動資金支持措施,備用銀行資本安排,和為所有存款提供擔保的措施推出,鞏固了銀行體系的信心。
其他報道
C-Link Squared上市前後訂巨額服務協議保薦人不知情 兩高層遭譴責及辭職
李嘉誠憶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 曾問AI星港是否競爭對手? AI咁答...
超媒體控股:鄭志剛上任8個月後急急辭任多職 任內股價曾升4倍、累跌89%
前NBA傳奇球星米高佐敦、巴菲特「忠粉」齊齊躋身美國400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