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貨運界倡設港口局 統籌碼頭規劃 海運發展綱領出台前獻計 冀推補貼

今年《施政報告》提及將繼續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而特首李家超近日出席活動時亦指出,運輸及物流局將在未來幾周內發表《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包括提升高端航運業務、零排放轉型、智能化和數字化等。不過,有業界人士認為,香港碼頭轉向智能化的過程中,未有足夠空間和時間來升級基建設備。同時建議應盡快成立具行政能力、類似機管局形式的港口局,以統籌所有香港碼頭有關的事務。

明報記者 黃志偉

全球貿易疲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主要轉口貿易的香港首當其衝,今年首10個月貨櫃吞吐量按年跌約15%。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香港與深圳、前海等內地碼頭均面對貨量不足的問題,但香港營運成本昂貴,加上內地碼頭有補貼支持,以致差距擴大。另「中國+1」的貿易模式令較多廠商搬至東南亞國家,當地開始發展深水港,「雖然效率不算快,但至少成本(較香港)便宜一半有多」。

籲智能化增效率 盼貨物兩地一檢

林續稱,東南亞貨物可直接運往歐洲,加上有中歐鐵路運輸,均不用經香港轉口。同時,隨社會對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呼聲增加,企業會減少部分貨物遠離供應鏈地區,因過多碳足印須購買碳信用(carbon credit)來填補,增加運輸成本。不過,他認為香港碼頭的優勢仍是海關效率較快、關口免稅收、國際網絡,以及企業人員靈活變通。

至於香港碼頭是否需要政府補貼,林認為該方法不利市場長遠發展,且容易為人詬病,故可行性低。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會長梁啟元同意,盲目補貼將扭曲自由經濟市場運作,並無法持續長久,但或可考慮提供針對性的補貼,如船公司停泊港口、辦公室回流優惠等。梁又表示,香港應繼續轉向智能化提高效率,以減少本港與內地港口的成本差距,「如果現在不投資將來死得更慘。」他續稱,可考慮貨物「兩地一檢」,助兩地港口差價縮少,增加本港競爭力。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另一關鍵是政府如何與內地調節兩地貨櫃碼頭供應過多的問題。「生產線轉移與中美貿易戰,以及生產力成本增加,均令貨量沒大幅增加,甚至有下跌的可能。」他因而認為沒需要大量投資擴容計劃。

建議新港口局具行政能力

香港碼頭業界一直建議成立如香港機管局、具行政能力的港口局,以統籌香港所有碼頭發展的規劃。林宣武指出,全球最大碼頭均有一個局方專責處理碼頭規劃,如興建新碼頭、推出增加競爭力的措施等,而且有能力為碼頭之間的持份者統籌計劃。另業界亦認為將碼頭數據交給中立的局方管理是較公平。林稱,政府或因看不到有迫切性,以及成本高而卻步。

他表示,香港航運需令外界有信心,吸引人才亦是,「如果香港沒有航運碼頭,或跌出(全球吞吐量)排名以外,世界上高端物流業會否來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