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銀國際報告指,預期香港樓價在2024至25年下跌10至15%,直至幾個觸底訊號,包括香港政府取消所有需求管理措拖(撤辣);存置成本(cost of carry)降至零或負數水平;庫存隨房屋供應見頂回落;以及家庭財政狀況隨經濟復蘇而改善。
該行預期寫字樓租金在2024年及2025年進一步下跌10%及5%。直至空置率及新供應被市場吸納; 佔用成本(occupancy cost) 回落至合理水平;及企業削減規模趨勢隨濟復蘇而緩解。
該行指,香港樓價至今調整了23%,其中的利淡因素包括購買力因為移民潮而流失、房地產投資回報率因為利息高企而受壓、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均由嚴重不足轉為過剩,至少在市場預期上屬於過剩,以及樓市「自證預言」式的下跌。
除了預期年內利息見頂、寄望人才流入大幅度跑贏人口流出及租金進一步上升而支持樓價之外,多個結構性因素仍然會拖累香港房地產市場。其中包括股市及樓市產生的負財富效應、人口老化問題、公私型房屋供應激增及購房者和開發商的持貨能力下降等。
商業房地產方面,該行預期或會更快見底,但調整可能比預期更深。縱使沒有太多的政府干預,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正處於結構性下行軌道。零售市場經歷了2013至2022年間的大幅調整後,在 2023年相對跑贏其他板塊,但商鋪和商場的租金及售價將繼續受到多個因素影響,包括本地消費者及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北上消費和外游的趨勢及消費降級。
該行預期商場租金在2024至2025年維持每年0至5%的增長。至於寫字樓市場自2018年見頂後,則仍處於深度調整階段。周期性因素包括供過於求及樓價過高,而結構性因素則包括中資企業的需求減弱、地緣政治導致跨國企業重置其區域總部、金融機構為節省成本而減少租用面積及在家工作的趨勢。
該行指,香港房地產發展商及收租股的股價表現和恒生指數高度相關。前者自2021年峰值回落了 13至74%,平均跌幅為40%,同期恒生指數下行48%。
行業內部不同板塊的股價表現按照公司基本面、策略及業務布局而有所分化。例如中小型發展商因為其財務狀況較弱而跑輸行業龍頭。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持有大量的收租物業或高負債的發展商是這次市場下行周期的受害者。
其他報道
【有片:投資王道】王弼:可短線投資英偉達 惟切記要識止蝕及走位
大灣區航空推出飛「悅」套票優惠 三套亞洲航點來回機票1980 元起
恒指收市倒跌17點 國指4連升 北水流入1個月最多、最長 三大指數連升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