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羅仕揚專欄】說好樓市故事?

財爺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市場焦點落在樓市全面撤辣上。樓價由高位回落,早在去年底的施政報告,優秀的李特已率先宣布將額外印花稅減半,眼見半減辣未能刺激樓市反彈,僅僅三個月,政府決定再重錘出擊,不單辣稅從此壽終正寢,更同時宣布取消按揭壓力測試及再放寬按揭成數。

撤辣是否值得支持?這問題的答案,從來取決於你的身份。若果你是業主,當然是舉腳支持,因為手上的資產價值,即使未能回升,最起碼也有望止住跌勢。若果你是換樓客,又或是想買多一個物業,心態或許是一半半,換樓可以免預繳辣稅,當然是好事,但本來想樓價再跌些少才入市的,或者要盤算是否現在要趕入場。無樓揸手又一直想上車的,破口大罵是意料中事,已跌的樓價對普通打工仔來說,依然說不上容易負擔,上車夢是否又要再延遲?

回顧當年政府要對樓市出辣招的初心,是希望遏止樓市炒風,讓樓價回落至較合理的水平,而衡量甚麼叫合理,當然就是普通市民能否負擔。根據非精密計算,現時樓價大約回落至2016、17年水平吧,當時的經濟情況大概比現時好得多,但普羅大眾依然大呻上車難;換句話說,即使樓價現時回落至七八年前,對一般打工仔仍然不算合理。政府選擇現時全面撤辣,市民的負擔能力,明顯已經不是首要考慮,當年的初心早已被摒棄。

明白的,當年庫房充盈,就算辣稅令樓市交投回落,或會影響士擔收入,政府亦不太Care,更何況不少財大氣粗的內地置業客,一買就買幾個單位,辣稅「話畀就畀」,眉頭也未見皺一下,怎會出現一支水在便利店賣十元,也要到《小紅書》訴苦的情況?然而現時庫房缺金,財赤逼在眉睫,賣地收入、物業買賣印花稅收入驟降。若不再撤辣,樓價繼續跌下去,發展商投地意欲只會更低,市民亦會觀望更久才會考慮入市。政府選擇現時撤辣,代表樓價已跌至政府心中的底線,庫房承受不了樓價再跌下去帶來的收入落差。可以說,撤辣所考慮的,已不是市民的負擔能力,而是庫房的潛在收益。

「咁你即係唔支持撤辣啦?」別錯重點,支持抑或不支持,改變不了財政預算案已做的決定。想深一層,本身不夠能力上車的人,不會因為撤辣而變得有能力上車,事實上最能受惠撤辣的,是本身已有最少一個物業,想再買多一個物業的人。政府撤辣,目的就是想這群未到最有米(最有米的想買就買,根本不在乎辣招稅),但至少有餘錢的富人,打開錢包的拉鍊,將手持的現金轉換成磚頭,利用他們的財富去為樓價托市,從而穩住庫房收入。

或許你會問,現時百萬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輕鬆達到四厘,遠比收租的回報率高,就算有餘錢也未必要投入樓市;然而這群想買第二個物業的人,不少都是過去十多年,因為持有物業而「無意發達」的人,磚頭在他們心中,根本就是一個牢不可破的信念。樓市有高有低,他們深信樓價總會有反彈的一日,過去只是礙於辣招令買樓成本高漲,而一直未有再入市。不要低估撤辣對他們的吸引力,肯定會有一部分想增持物業的人,會因為撤辣而入市;但正因如此,筆者並不反對撤辣,因為即使樓價再跌,對這群有財務實力的人,受傷也不會太深,最起碼有承受損失的能力。

然而對於再放寬按揭成數及取消壓力測試,恕我不敢苟同。撤辣容易給人錯覺,覺得政府不希望樓價再跌下去,樓價已跌至官方心中的理想水平;於是一些勉強具備上車條件、並有剛性需求的首置客,就會開始忐忑現時是否作出人生其中一個重要決定的時機。放寬成數減低入場成本,取消壓測降低承造按揭的收入需求,無疑令到首置客更易上車,樓市若能由低位逐步回穩,當然皆大歡喜,但若樓市未止跌呢?

負資產已經是最無害的後果,畢竟樓價升跌也是置業風險之一,買家需要有承受的覺悟;最壞的情況是經濟未能由治及興,最終業主們連飯碗也不保,加入失業大軍。本身因為取消壓測才「掹掹緊」上車的,霎時面對更沉重的供樓壓力;無能力供下去的,最終只能黯然將負資產樓盤放售。若這個情況變得普及,放盤無人問津的情況將再現,樓盤供過於求,最終只會令樓價進一步受壓。這是否似曾相識?這情況十多年前就在美國發生過,後世稱之為「次按危機」。當然筆者也不想太危言聳聽,亦不敢太杞人憂天,畢竟本港銀行也不會將次按打包成衍生產品再出售,然而卻也不能蒙著眼睛說完全沒有風險。

再想想2016、17年的情況,當年買樓,樓價高過600萬,首期最少支付四成;然而「林鄭Plan」在2019年出現後,樓價800萬以下只需一成首期、1000萬以下只需兩成;「新波叔Plan」更在高額物業落重藥,連3,500萬以下的樓,也只需三成首期。時至今日,樓價回落至2016、17年水平,首置成本卻比當年低得多,但經濟情況卻比當年差得遠,合理嗎?只能說,有財政實力的,何時買樓也不是問題,好不容易才儲到首期的,現時敢入場的都是勇者。

說到底,「說好樓市故事」,就是財爺波口裡沒說,但身體卻很誠實反映的目標,畢竟樓市反彈及樓盤需求增加,賣地及印花稅收入回升,是增加庫房收入的最大板斧,更別說潛在的財富效應,有機會刺激消費市道;不過樓價真的如此容易可由官方政策影響?若果如此,當年辣招盡出,卻為何撲不滅樓價的超現實升勢?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