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淡市考驗發展商變現引資

隨著財政預算案撤辣,樓市成交增加,支撐住宅價格穩定,但新盤開價可能出現兩極化,要量價齊升,恐怕在2025年之前都不會出現。短期市場焦點落在非住宅項目,而近期也確實頗為熱鬧,甚至左右上市公司估值前景。

彭博上周爆料,金管局將超過100名員工,由金鐘太古廣場遷至新地ICC,以降低成本並擴大工作空間,「可能會激發其他企業採取類似策略,進一步影響商業房地產的格局。」

雖然筆者認為有「講大咗」之嫌,但觀乎大行前景分析,仍維持商場>住宅/酒店>辦公室的格局,例如在寫字樓方面,或許太古地產(1972)較恒地(0012)秤先,因其對內房下滑的敏感性較低,資產負債表較強,風險較小。而兩者連同其他發展商近月都難得沽貨。

早前太地才向證監沽出多層One Island East樓面,而繼22億向李寧售出港匯東,近日又傳恒地灣仔莊士敦道全幢商廈獲財團11億洽購,已接近close deal。此外,新世界(0017)又向華懋出售D‧PARK愉景新城商場權益,作價高達40億。

坊間形容是走得快,好世界。高盛則估計,恒地、恒隆和希慎等發展商,面對業績/自由現金流不足,或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等風險較大,特別是要面對投資物業估值可能下降,或短期內債務到期等問題。

例如,太地定下千億元的資本支出目標,以擴展在香港和內地業務,要繼續推進,或需要動用其50億元的現金儲備來資助,否則可能不得不推遲部分資本支出。

看今年的財政預算案,舉債已是大勢所趨,大部份發展商的債務淨額亦趨升,根據高盛估算,在最懷情況下,恒隆的淨負債/股權比率可能上升到40%(可能解釋了其提供現金或以股代息,以保護資本)。而極端情況,恒地甚至領展(0825)的淨槓桿比率,將分別上升至37%和48%。

當然,如果你是華懋,就不用太理會上述這些;但上市發展商在支付股息之前,可能出現負自由現金流,「咁係因為你悲觀」?減辣可以刺激地產銷售,投資者短期只看重新銷售(促銷去貨?)的反應,而不是對股息的擔憂。

而長遠來說,任何地產商的re-rating,都要看企業面臨愈來愈大的挑戰和壓力時,是否及時獲更大的政策tailwind。通關後各行業已經出現好轉,但基本需求經歷了周期性和結構性變化後,至今復甦的道路似乎並不平坦。

最新的擴大內地城市自由行,及建議增加內地居民在香港購物的免稅額,,預計對循環性恢復有一定作用。有一線優質商場在手的發展商,無論是租戶銷售以至資產估值都受益,亦可以buy time,嘗試發展出可持續的net gearing水平。

政策寬鬆可改善發展商的前景,解除了公司的一個主要引爆點,並且有空間盤點資產組合的整體策略。但與此同時,宏觀因素如高息環境,始終對樓市不利,阻慢了銷售業績逐漸改善。

市場開始factor in今年6月起減息,或許有助於提高財務槓桿較高、和更多浮息債(一年內到期)的上市發展商的盈利能力。地產股的評級也可能因目前3%至4%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差,擴大到5%至6%而得益,部分甚至有空間re-rate。

大行預計,發展商盈利在2024年有望見底,年度盈利將同比回復增長,主要受惠較低的抵押貸款利率和較高的租金,逐漸將成本回報率提高至轉正。至於估值,投資者過往傾向於參考帳面價值或市淨率來評估,但「這次卻不一樣」。

事關過去幾年股價的大幅調整,令港股估值在市盈率和市淨率方面,變得具有吸引力,有足夠時間反映市場前景和投資回報進一步下行的風險。在「壓測」下,行業市淨率估值仍然不高,PB只有0.4倍,相對於4-5%的資本回報率。

在上行周期中,資產增值有助於擴大地產商的負債能力。但隨著周期轉變,資產和股權價值下調導致金融槓桿比率上升。現在市場關注帳面價值可能顯著下降,由於土地儲備價值的減值及入帳,特別是近年才購置的土地,和出租投資組合的重新評估non-cash虧損,因為在高息環境下資本化率擴大,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槓桿,甚至它們借款或roll over債務的能力。

新地(0016)剛公布旺角新地標Green Heart,總投資額估計逾100億元,料2030年落成。恒地的中環海濱「地王」總投資額為630億元,第一期項目於2027年落成。相對上,恒地財力可能沒有新地寬裕。發展商未來幾年如何變現及引資,絕對精彩過Loong 9表演。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