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長假人在日本,一邊等賞櫻一邊趕滑雪,由大阪轉飛札幌北上消費,順道感受一下當地愈來愈強的經濟活力;以及在「日特估」股票市場改革下,日企近一兩年走出去的動力。
據報DONKI母公司Pan Pacific International Holdings)海外業務下滑,擬於一年內重整亞洲業務,包括計劃派遣日本員工至亞洲的門市,以灌輸DON DON DONKI總部的管理知識。
原來亞洲DONKI大部份店舖均屬自營,門市主要出售日本進口食品,向本地製造商採購空間有限,僅能由日本總部採購,但產品正與需求mis-match;同時一直無法增加銷售額及降低高成本,要時間建立穩定的管理結構。
日本人氣連鎖藥妝店松本清,早前訂下在港開店30間的目標,正以超預期的速度推進,甚至乎旺角雅蘭中心及沙田分店的銷售額之高,同躋身松本清全球店舖銷量十強,有報道引述香港GM稱「日本總公司也感到很驚訝」。
筆者並非要比較兩家公司的前景,雖然都可以買,因為兩家都間接有上市,松本清業務似乎更為明朗及「可持續」,相反,DONKI就相當三分鐘熱度,銷貨要有新鮮感,加上例如香港部分貨品被指定價過高,「甚至高至十算」,如今圓匯五算下,不如直接飛日本購買。而最新日圓再錄得1990年來新低,Yen兌港元貼近5.1算。
真正想講的是,日企走出去的步伐,比早年更加勇進,在轉勢下,拓張才是硬道理。像《經濟學人》形容,美國金融市場正採取類似日本曾經實施的產業政策和保護主義措施;相反,日本公司愈來愈發揮出西方企業的資本主義行為。
例如,美國最近以保護美國工作崗位為名,共和民主兩黨聯手試圖阻止日本製鋼以15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相反,日本正在接受股東友好、親近市場的改革,which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的專利。
日本過去的十年間的轉變令人刮目相看,除了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如利率上升和股市飆升。東京正努力抵消人口減少所帶來的經濟風險,(NHK指,2022年日本出生人數首度跌破80萬人,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少紀錄。少子化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不斷加劇),並正取得實際成果。「咁係因為你樂觀」點去看,日本的迷失(幾)十年正在逐漸消失。
除了物價有益上漲,日本大型企業最近同意實施33年來最大的工資增幅;移民就業人數相對西方國家仍然較少,但正在增加(例如7-11等四大超商便有不少「外勞」)。最重要的是,企業雖然仍然擁有大量現金,但它們正在追求更高的回報,進行更多的收購並從股東激勵行動中獲益。
正如加速對外拓張的DONKI及松本清,它們各自的母公司都有在日本上市,於東京證券交易所(TSE)的Prime版市場掛牌,亦是超過1800家本欄全港首創形容為「日特估」的代表公司之一。你只要打開股價圖,便會看到很多都是「牛陣」- 短中長平均線順序排列。
日股受益於市場改革的憧憬,差不多升足一年。高盛預計,在今年6月的日企股東大會高峰期前,會有更多日本上市公司提前宣布新增的公司治理改革措施,以「預防」可能來自股東、監管機構和TSE本身的批評。
東京證券交易所則認為,到目前為止,高市盈率公司的回應率落後於低市盈率公司,而所涵括的企業範圍非常廣泛,所以有必要提高一些回應的質量,相信這種情況將在第二季度繼續改進。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日股的企業治理改革概念仍未完,特別是仍有那些尚未回應的公司,它們儘管估值低,或者資產負債表上有某些項目,表明能夠迅速提高股東回報,可能更有可能在短期內宣布行動,繼續為日股帶來摸高的動力。
順帶一提,日本出口在過去三年正大幅增加(部分歸功於日圓走低)。日本MVP車廠豐田今年在美國的銷量大幅增長;許多準買家更偏好該公司的混合動力車型,而不是競爭對手的電動車(!)。
而日本亦正在搞一場工業復興,特別是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方面。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在日本開設了第一家工廠,相關建設工作不到兩年就完成了,在在反映投資日本的故事未完。
香港的士申請加價,司機竟可回應一句「有啲市民賺唔到錢,坐甚麼都話貴」,其實港股都是「全世界最平」,但同樣沒人願意上車或坐貨。在日本,的士車門會自動開關,是以客為本的款待精神,也是考慮到駕乘雙方的行為而設計,車資不是全世界最平,但你可以坐得安心,同時靜靜地贏。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