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監推出的最新舉措,再次通過擴大與內地市場的聯通,支持香港金融市場。本欄當然舉腳贊成。恒指亦逐步遠離筆者最熊預測15000點樓上。
中環人則認為,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對港交所的好處需要時間才能實現;而短期內對ETF的增量流入亦可能有限。唯一較明確的是,REITs可能會受益更多,因為其具有吸引力的收益率,
間接利好是,市場對於資本管制收緊的風險的擔憂,可能有所減輕。但半杯水理論,新政策大多只是存量而非增量,同時也突顯出保險業的利好不足。
月前寫《如何放大去看友邦跌勢》一文,其後友邦股價可謂愈跌愈有,股價曾經兩個交易日跌11%,而恒指「僅」跌3%。友邦為首的保險業何以仍被冷落?
除了大戶因宏觀因素「沽個市」等解釋,走資概念兩大板塊,即保險、賭股等港/美元計價股份及資產,最易受資本管制憂慮所影響,的確沽壓深重。「當時仍未知保險業史無前例清洗太平地。」
2024年4月11日,保監局與廉署首次採取聯合行動,打擊專門向內地客戶提供無牌銷售保單的貪污及違規行為。雖然大行指影響不大,但散戶的想法未必一致。
大家不善忘的話,會記得內地當局今年2月表明跨境保險通,其做法與內地法規對境內投保的要求有衝突,現階段開試展點的時機不成熟。
雖然港交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如果有條件,可以把互聯互通的成功經驗,拓展到更多更廣泛的的金融產品領域,例如商品及保險等。
但核心問題可能是,在跨境保險通推出前,香港保監局是否也有應有之義,已經開始主動整改,「執正」跨境銷售行為的操守?
上述涉案的保險經紀公司就轉介人售出的保單,支付異常大額轉介費,在收取佣金後,懷疑將部分保單的逾九成佣金支付予相關轉介人,藉此鼓勵轉介人誘使內地客戶向本港獲授權保險公司購買長期保單。
個別保險公司未必明知故犯,或是視若無睹,讓經紀有空間擦邊球。由於向客戶就保單提供意見並且銷售保單,屬於受規管活動,但該等轉介人並不持有所需牌照,所以即是無牌經營。
經紀要給人對理財產品及市場有深入了解、熟知各種產品及結構性工具的印象,才能為客户提供合適投資方案。保險公司都會準備各色各樣的產品說明,用上微信、小紅書的style及format,但又要帶點港味的吃喝玩樂,吸引跨境MCV客。
即使未取得內地牌照的香港保險公司,都照樣準備經「艇仔」target內地客,連其CEO都怕有朝一日,如果在推銷跨境保險產品時出事,會被內地監管點名甚至被招呼,所以灰色地帶得來,L&C都做得特別足。
而產品wise,行內公認是以富通保險及永明的賣得較好,近一兩年較為突出,而友邦憑其品牌及市佔率,據講亦交到數;其他聲稱真心想做的,仍然落後有一大段距離。
說回友邦,下周一開市前公布第一季度營運指標。近來股價是2024年預期市盈率的1.5倍。而歐洲和美國壽險公司的市帳率為1.2倍/1.3倍(根據彭博數據)。
由於在2023年沒有出現強勁增長,在連續下降兩年後,投資者擔憂股東回報政策,及在收益率下降的環境中內地的「增長質量」,例如通過提供槓桿和資本配置的目標。
債券收益率的變動確是保險股另一重阻力。中國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了約30個基點,相較於2023年3月,收益率下降了約60個基點。
分析員最新共識是友邦2020年和2022年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令其新業務對盈利能力和自由盈餘(free surplus),做成了延遲的影響。
大摩相信,友邦的新業務價值和利潤率是投資者最關注的指標,而友邦未來幾年可以繼續實現兩位數的新業務價值增長,利潤率將見底,從而推動短期內re-rating。
但說到底,跨境監管「走塑」,保險業前景就像盲盒,能見度暫時減低,風險包括內地新政策銷售增長放緩(尤其是高利潤的保障型產品);香港服務主要面向MCV的代理人業務難及以前等。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