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商所(CME)執行董事兼首席經濟師Erik Norland與媒體進行線上圓桌會議時指出,中國經濟的模式向來以出口及投資作主導,但是碰到全球其他地方處於高息及消費放慢周期,令到中國出口遇到困難。中國的消費亦只佔整體經濟比重35%至40%,比外國市場消費佔比高達60%或更高的情況不同。如果可以的話,中國可以使用刺激措施,但是現時所見,採取的刺激措施温和,並嘗試創建新的行業界別,料長遠有助刺激消費需求,但是需要時間才成事。
在內地經濟增長放慢時,他指出,已經對商品市場構成影響,影響到需求,例如鐵礦石價錢走弱,便是一例。個別商品如石油,則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措施,情況有所不同。商品銅則因為扮演能源轉型的角色尚可受惠。但是在這個周期中,真正在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下跑出的商品是黃金。因此除了黄金之外,他認為,商品市場表現較「熊」。
同時,隨著歐美嘗試建立自己的供應鏈,Erik Norland料,無可避免相對高的勞工成本,土地成本,亦需要培訓勞工,即使個別生產設施遷往墨西哥及越南,若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該等國家的供應鏈短時間難以達到同一經濟規模。在這個情況下,成本上漲下,通脹回落與否,得看歐美經濟本身情況而定。若依過往減息周期,美國劈減息口至貼近零水平作参考,在今時今日遇到通脹,料就算息率已攀至高峰,最終仍會減息,卻與過往減息至貼近零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現時好消息是息口到達峰值,但欠佳的消息是息率高過疫情前,在保護主義盛行及美國及亞洲政治主導,似乎難重回昔日的低通脹環境。雖然樂觀者認為透過推動科技及人工智能,提高生產力有助降通脹,但是歐洲及美國在財政預算持續提高,財政赤字分別高佔本地生產總值4%及6.5%,中國亦有同樣情況,支持經濟。美國在息口高企同時股市估值亦高企,對擁有巨額儲備的大企業影響不大,但是小企業在債市融資難而轉向銀行,銀行或有機會面對損失。
此外,他說,中國的通脹貼近零水平,與環球情況有異,人民幣亦大幅走弱,這或有利中國為債務融資,降低負擔,並重振增長,尤其推動出口。但是在當前保護主義及貿易壁壘處處,中國推動出口未必如願。
其他報道
「用椰汁擦乳」廣告被罰40萬 椰樹集團不服:「是科普教育非廣告」
北水轉流入 免股息稅炒起收息股 恒指半日升321點 伙國指創逾8個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