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支持香港的士定Uber? 

這個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級數的問題。日前忽發奇想,問剛開通的Chat GPT-4o它支持香港的士還是撐Uber?初時其答案好像有點避而不談,只是幫兩邊各自表述。

「關於香港的士和Uber之間的選擇,支持哪個取決於個人需求和偏好。以下是兩者的一些優缺點,供你參考:⋯」

筆者不打算重複在GPT-4o眼中的士和Uber各自的優缺點,因為都頗為老生常談,如想不妨到我的Facebook專頁看、或索性自己去OpenAI網站問下。

GPT-4o總結道:「綜合來看,如果你追求便捷性和較高的服務質素,Uber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注重覆蓋面和價格穩定性,傳統的士可能更適合你。」

「最終的選擇應根據你的具體需求和實際情況來決定。」…… 答得相當克制,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似乎不會被人放蛇舉報,或被黑客在暗網報復。

但在被我城寨式步步進迫下,「喂揀一邊支持呀叫你」。GPT-4o無辦法拒載,最終只好承認,「在香港的士和Uber之間,我更支持Uber。」

這裡可以再詳細多解釋一點。原因主要有四個,分別是便捷性、服務質素、電子類型,和多款車型選擇。儘管在繁忙時間車資較高,而且法律地位較為複雜。

雖然言之成理,亦掌握了一定「民意」,但問GPT-4o意見又未必完全公平。用家經驗是你往往可以進行調校,收窄甚至引導它直至能夠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另一邊車廂,高德及滴滴北車南下加入本地網約車市場,肯定是行美團模式,即「預咗燒錢」競爭,如無意外,應該會準備用高acquisition cost搶乘客及合作司機係伙伴。

自由經濟,商業行為,更應該趁機正式開放市場,讓Uber面對競爭(雖然可能有Uber司機寧願以不變應萬變,繼續靜靜地贏),也有可能變成是Uber被孤立,為自保要割斷的士合作模式,變純「烏色乘車圈」?

雖云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士行業表面上是借外力圍攻Uber,但實際上會否是非網約的士被邊緣化?否則很難想像政策會「選擇性執法」,唯獨不讓Uber在香港營運,為的士牌價而「唔拉人都封app」?

無論如何,高才通們繼飲食業後,又多一門職業是他們可以賺錢及打發時間,轉行做住「高的」、「滴的」,在微信上拉個接客群、或在小紅書上分享港客行為。到時乘客都要講普通話(揸的士有沒有廣東話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回到股市,香港的士申請加價,司機竟可回應一句「有啲市民賺唔到錢,坐甚麼都話貴」,筆者曾戲言其實港股都是「全世界最平」,但同樣沒人願意上車或持貨,「坐甚麼都話貴」。

即使現在有人願意上港股這班車,但恒生指數轉眼又已升至兩萬點之前,又有幾多人敢膽再「坐上去」。基金經理及所謂機構大戶,第二季過了一半,已經在港股賺了五千點,約三成升幅。

當然港股升市是有出現板塊輪動,市寬亦有所增加,但都是歸因於「回購(股份)驅動」,及分析員在首季業績前已先做低預期,未至於結構性牛市,而是等升市像在機場等了兩個鐘,但只升到去博覽館。

你看大摩本周臨時臨急加恒指目標價,其實都只是「加multiple」,有點像為了「追差價」(現價與前目標價)被迫上調,而並非因為基本因素而全面改為樂觀,升浪分分鐘已接近尾聲。

半年結是升是跌,同Uber的命運及港交所(0388)打風開市一樣,都要留待七月才知結果。而到時,港股是否快將由牛一直接跳至牛三,你只要看的士司機大佬有沒有邊揸車、邊掃牛牛app睇細價股的股價,便會知道。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