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久利生專欄】證監做多一步 幣圈趕客之道?

原本這篇是想要寫「五窮六絕只不過係個口號」,反正沒有王子都還有恒指,但豈料幣圈一日,股市一年,香港監管做多一步,是否阻絕了Web3.0發展的好客之路?

說的當然是在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的531期限前,好幾間國際主流虛擬資產交易所,都陸續撤回在港的牌照申請。有幣圈中人主動提醒筆者,這即是代表「全球交易量排名前十的加密幣交易所,這次都不會在香港獲批牌照。」引來不少科技界中人口誅筆伐。

據稱,證監會要求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申請者,都要簽署承諾書,承諾其任何主體在任何地區,都不能擁有中國內地用戶。11家平台包括有HKbitEX、PantherTrade、Accumulus、DFX Labs、Bixincom、xWhale、YAX、Bullish、Cryptocom、WhaleFin、Matrixport HK,全部被當作獲發牌申請者。Cryptocom和Bullish都是全球交易量相當大的平台之一。但正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它們跟OKX和Bybit等前列數字資產組織,仍然相差有很大距離。

「Matrixport是由比特大陸共同創始人吳忌寒創辦。」Deer在一間幣商的香港office工作,正確點說是無牌那12間之一。

吳忌寒?我無聽過其大名,但睇個名應該有跟過陳近南。「Jihan Wu基本上是華人幣圈的神級人物。比特幣白皮書中文版,就是佢譯的。」她說。

即是幣圈九陰真經梵轉簡。而上面提到那間Bullish又有幾勁幾bullish呀?

「佢之前買咗CoinDesk,背後其實係李小超同VC大佬Peter Thiel搞的。總之⋯」

可惜不是李小加,若由他來搞幣交所,反而有些期待。當然Peter Thiel都出名,PayPal之後還有Spotify、Palantir⋯。

香港想出虛擬資產發牌制度,原意是想吸引多間大型國際交易平台,在2月底前作出申請,盼在過渡期結束後繼續順利營運。但自5月中起,多間大型平台先後都撤回申請。連Bybit到5月底都宣布,經過審慎考慮,最後一刻都是要打退堂鼓,其他齊撇的還包括Huobi HK、Gate.HK、OKX。

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幣安,及美國最大的平台之一Coinbase和Kraken並未提交申請。

Anyway,自6月起,所有在港營運的平台均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屬「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加上OSL及Hashkey兩間早獲正式發牌的exchange,形成「2+11」市場格局。有報道指,證監會是要求除了平台的香港實體外,其母企業務亦需要嚴格禁止中國內地居民使用,令部分大型平台卻步,因為這些國際交易平台根本做不到這個要求。

「⋯At the end of day ,就是怕洗錢和資產外流,政治利益凌駕一切。」Deer打算結案陳詞。

我不講政治,聽她這樣說更覺得好像有點偏激,但AML及防走資可能是一大因素。內地講得最多的就是經濟空轉風險。

「佢咁樣直頭係crypto版國安法囉。」我以為世上得鏡安法,原來還有幣安法。

但有傳是到了最後關頭,才突然加入敏感要求,為香港幣圈以至Web3.0加辣?

「唉,總言之,就係在國際舞台說好香港笑話。」她像是帶點不屑說。

想深一層,這亦切合有報道引述平台稱,相關規定勢令全球運營要作重大改變,世上沒有監管機構會這樣做去遷就,不認為港府對非香港地區的運營有發言權。今次撤回的幣商,未來是可以更新法律主體或框架後再次申請,但應無法使用目前與離岸交易所類似的品牌進行。

有評論說,如果目前香港虛擬資產政策嚴格執行的話,可能會變成除了中國內地之外,全世界最加密的加密幣市場了。在金融市場,香港是gatekeep中國內地財富的門戶,可以說是最後防線,嚴打越位,無得翻看VAR。北京對數字資產交易的禁令,意味內地投資者要接觸香港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和ETF產品,同樣受到限制。

但禁令還禁令,都有消息指中國居民在房價下跌期間,尋求替代投資或超出海外轉賬限制。自2023年初以來,比特幣價格急升了四倍,已經令需求大增。四倍升幅恒指一早見六萬點。從幣圈重返股市,篇幅所限,可能要等到下回分解。但五窮六絕只不過是個口號,反而今期流行「投行論壇市」走勢,趁搞conference前唱好,恒指見住兩萬點先。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