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DSE放榜,亦標誌著暑假正式開始。日圓低水,回鄉者眾。相關旅遊資訊及特價機票開賣特別受到關注,航空公司服務表現亦不時受到批評。
最近,HK Express就由香港快運慘變成香港惡運,接連發生被乘客投訴事件,企業形象遇上強勁下挫氣流。
但現實是,很多人仍然會邊鬧邊搶飛(機票),甚至乎,假如香港快運是上市公司,投資角度而言,可能都是邊鬧邊搶飛(股票),或用來對沖不愉快經歷,股價升或有息收的話。
香港快運先是被兩名視障人士投訴,報稱今年5月原本計劃乘坐前往東京的航班,遭機組人員以不達安全標準為由,竟被要求下機。
近日又發生家長「挾持」機位事件。網傳因有乘客帶同子女乘坐飛名古屋,沒有加錢揀位但又想同坐,竟要求已付費揀位的乘客讓座。UO690已成為網上最熱搜航班。
香港快運解釋是因為換機,一行四人家庭變成要坐近緊急出口;根據規定,當中兩位未成年乘客卻不能坐緊急出口排,因此在得到另一排四位乘客的同意後,迅速安排對調。
雖然聲稱與讓座乘客溝通,並承諾會退回兩位乘客揀位的費用。其後又出現不同版本,事主再回應稱,「由頭到尾我哋冇人協商過」、質疑為何不讓與其父母對調。
香港快運的負評之多,反映日常營運表現不達標,可能是訓練不足。航空公司應該有齊protocol,從財務層面看,最重要是盡快解決事件,而沒有引發其他航班相關成本。
例如,無論那一家四口是否付費選取座位,即使要換,理論上也應該找沒有額外出錢劃位的乘客,才符合經營效益。奇怪的是,最後要勞煩已出錢劃位的乘客,兩邊不討好之餘,還要退款令營運成本增加,及導致收入損失?
當然,宏觀點看,這些都是「瑕不掩圓」,日圓個圓。即使服務質素不足,但廉航加平yen,已成為航空公司的最強後盾,「你唔坐都大把人坐」,小編出多兩個搶飛post好過。
根本目前廉航生意「好易做」,劃定受歡迎航線,有固定的目標客戶群,像香港航空,出個post抽下小學生水,雖然很多人包括筆者都不認同其手法,但仍成功製造話題,吸引到潛在乘客,營運成本便之後再調控。
有意見認為,希望政府介入香港快運事件,又叫作為其母公司的國泰航空(0293)展開調查,亦期望當局研究如何加強監管。我認為某程度上是「多此一舉」,但可能較合乎時勢。
香港快運的定位是獨立廉航,國泰當初提出收購其中一部分原因,相信是要減少競爭,及分流不同付費(願意付出)能力的客戶,而不是要插手日常營運。
管理不善的上市公司,散戶絕對要選擇敬而遠之。但另一套投資哲學,是一間企業對客戶愈差,便對股東愈好,因為這便意味著利錢愈高,例如領展,當然中間經常會夾著社會責任。
國泰也理應要最大化來自香港快運的收益,甚至應該訂下收支平衡及盈利時間表。在股權架構以外,最理想做法是香港快運可以獨立營運,分開面對監管,況且國泰本身都有點自身難保。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接受訪問時指,國泰運力恢復太慢,將接觸內地和海外航空公司,鼓勵它們開辦更多航點或恢復原有航點。
機管局昨日亦已出招,只要開辦新航點或重開疫情期間停飛的航點,機場收費將會有優惠 - 擺明車馬是向國泰施壓。
國泰月底會向政府贖回價值過百億優先股,如今當局「出到聲」,管理層可能也要設法開源,但同時抵住外部壓力,盤算經營開支及毛利率,因為乘客需求跟不上,會否「飛一架蝕一架」?
根據2024年5月的數字,國泰除美國外大部分航線的客座率,都仍低於2019年的水平,而航班容量還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大摩早前更聲言,不再相信國泰盈利仍處於上升周期,原因正是客運業務的競爭風險不斷上升。香港居民的航空出發人數似乎低於預期。
雖然國泰屬「最壞情況已過去」(當然股價亦一早反映),但業績避過硬著陸後,要如何bottom out再快速爬升,包括如何處理香港快運的headwind,似乎將面對不少挑戰。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