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讀過香港最出色的政經評論,其中最出色最有印象的一篇,是大膽提議將香港島薄扶林水塘填平,得出地皮之後用來起貴價樓。那陣時不知道這就叫think out of the box。
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文體旅局長說,本港5月至8月是風季,容易受颱風影響,是以不能直接與新加坡比較。當局需檢視郵輪碼頭如何做得更旺。
沒人討論但仍忽發奇想,與其旺丁不旺財,不如一旺不如一靜,重質不重量,將郵輪碼頭泊位全部集中回歸尖沙咀便算,只做廣東道、星光大道也夠。至於啟德的「原址」,就將成個數碼港搬過去。
我沒有兩者的實際總面積,但感覺上可用空間差不多?當然啟德郵輪的地價很高,但事實是近年已跌了不少,反正又已起好,也不是最prime的維港景,用來做科研也未嘗不可,只少經濟效益怎差都好過變工友飯堂。
近年來,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迅速,但數碼港作為本港重要的科技園區,其地理位置和空間限制逐漸顯現出來,和很多人講起,都嫌出入很是隔涉。
筆者認為,將數碼港搬遷至啟德郵輪碼頭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案(雖然根本沒有這方面討論),不僅能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還能為啟德新發展區注入活力。
根據ChatGPT形容,「數碼港位於港島南區,雖然環境優美,但交通不便,離市中心較遠」,這對於特區政府主張的招商引資,多少都造成了一定障礙。
隨著入駐企業數量的增加,數碼港的空間已趨飽和,難以滿足未來發展需求。當然,數碼港亦都已經擴建到第五期,沒有理由未起好便搬走。
但相比之下,啟德郵輪碼頭具有很多優勢。首先是位置至少不會差得過數碼港,位於九龍中心地帶,交通便利,鄰近港鐵站和多條興建中的主要幹道,便於人才往來和商業互動。
其次,啟德新發展區擁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可以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郵輪碼頭本身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建築,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適合改造成為科技園區。
寫這類文章一定要講協同效應。啟德郵輪碼頭作為香港的新地標之一,將其改造成科技園區可以彰顯香港推動創新科技的決心,提升國際形象。
更實際的是,會產生促進產業的所謂集群效應。啟德新發展區規劃有多個商業區和住宅區,將數碼港遷移至此可以形成更大規模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和人才聚集。
我不知道數碼港和香港大學目前有何合作,和關係有多緊密(不及中大X科學園?)。但如果搬到東九去,則可以香港科技大學,甚至其他幾間位於九龍的大學加強聯動。
科技園區的入駐,可以為啟德新發展區注入活力,刺激周邊商業和服務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現有休憩用地也大可以保留,而輕軌就有了興建的必要性。
近幾年政府銳意打造東九龍CBD,不少金融機構都響應進駐,筆者建議各大銀行可以設立分行及中小企融資服務中心,協助初創渡過call loan難關,進一步鞏固產、學、研、投。
郵輪碼頭一直被詬病使用率不高,將其改造成科技園區,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這片珍貴的海濱土地資源,可以招攬中國龍ETF那些公司來港set up HQ,振興總部經濟。
當然,改造郵輪碼頭和搬遷現有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還要考慮如何安置現有的數碼港租戶,以及如何處理原數碼港的土地,後面這個問題相對較易解決。
答案是全部撥給香港大學使用,變成薄扶林校園,作為港大的重要組成部份,甚至艾美酒店都可改做宿舍(最好可以開個學歷認證中心),有助解決港大長期搵地難的問題。當然數碼港本身的「業權」也有其歷史複雜性。
政府可以先制定詳細的規劃方案,明確新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空間佈局,加強與周邊社區的溝通,聽取居民意見,做好配套設施規劃;並且要設立專項基金,為搬遷和改造工程提供資金支持,又可與現有數碼港租戶充分溝通,提供搬遷補貼和優惠政策。
Having said that,將數碼港搬到啟德郵輪碼頭只是一個大膽的想法,當中既沒有任何agenda,但也證明香港的確被困在固有思維,無法打造出一個兼具功能性和建築美的科技園區。
久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