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功夫》中的包租婆在斧頭幫的脅迫下,說出了一句經典對白:「畀條生路行吓得唔得?無謂趕盡殺絕!」,想不到同一句說話,竟然會由面前這一位前輩說出。
這陣子,本港金融業的狀況當然不是十分好。港股繼續低迷,就在本周初,夜期明明高見21,300點,想不到開市後卻由頭沽到尾,恒指最後要倒跌收場。經濟欠住,企業盈利頂不住,想向銀行借錢度過難關,銀行卻因擔心風險,偏偏不向最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緩手。UHNWI縱使仍非常「疊水」,不過在過去幾年買甚麼也被「套牢」的恐懼下,他們若非將錢存放在銀行收高息,就是走去買債券或儲蓄險等較保守的保本產品。
「其實內地大客好簡單,來來去去都係三大訴求:開戶、走錢、安全,簡單嚟講,就係幫佢嚟香港銀行開戶口,幫佢將錢由內地轉入香港,幫佢將轉咗入香港嘅錢搵穩陣嘅投資機會。」現時為一間家族辦公室「打骰」的這位前輩,最初其實不是做家辦的,甚至不是做資產管理的,而是做銀行企業客的RM,後來因為湊企業客湊得特別出色,能夠與企業老闆打成一片,最終被某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挖角,改為照顧這些老闆的私人財產,到今年再轉戰至家辦範疇。
「家辦其實同私人銀行好類近,都係為有錢人服務,幫佢哋管錢同投資,同埋諗家族傳承,不過我可以大膽咁講,會去幫襯家族辦公室嘅有錢人,點可能未喺各大銀行嘅PB開咗戶口?」家族辦公室是上半年港官最愛掛在口邊的詞彙,但隨著阿里王子鬧出的笑話後,這詞彙近期的曝光率已大幅減少,但事實上,響應政府號召而開業的家族公司,數量也不少,儘管部分其實是由資產管理公司轉型或改名,換湯不換藥。
既然PB與家辦服務的是同一堆客,豈非互相爭食?「咁唔同銀行嘅PB,本身都競爭緊啦,而且真正嘅有錢人,並唔會將所有財產放晒同一個籃,通常每個地方都放啲,佢哋未必係信唔過間銀行,但佢哋信奉分散風險。」若果資產夠多,放多幾個不同的戶口,不是就有更多的RM服務自己?貨比三家,真的想做Deal或買賣時,也更容易格到靚價。「所以問題從來唔喺有冇客,而係啲客願唔願意郁呢舊錢。」
「外資走已成定局,就算好似港股10月頭咁炒上一轉,有利潤就即刻走,所以你見一個月唔夠就跌返晒落嚟。」雖然每當提到外資溜走,政府總可以提出100個數據,說明沒有這回事,但每日真正落場坐盤的人心知肚明,從市場資金流動的感覺,已可以知道外資就算仍有留在香港,亦未必願意投放在股市上,就算有,也只會像10月初般快閃。「北水理論上成為最後希望,但唔係咩滬港通或者跨境理財通,閉環式管理,買完舊錢最後要回流返上去,都滿足唔到內地客嘅三大訴求,邊個肯?」
「你去睇吓,大至投行,中至銀行保險公司,小至證券行仔,邊個唔係搵緊大陸客生意?不過港股太差,證券行先天性已經冇得爭,到最後舊錢通常都係去銀行買債券或定存,又或者用嚟買咗保險產品。」家辦的優勢,或許就是甚麼也有得做,股市搵不到食,還可以幫客戶買債買保險,中間收取佣金或服務費為生;不過家辦的原意,不是要為富戶家族提供包括法律、稅務、移民建議、升學等一站式服務嗎?若只執行管錢的任務,履行的依然只是資產管理服務,改名也是白改了。
「呢啲唔諗住啦,搵到食、生存到先再講其他啦。」前輩如是說。「每個內地人一年都有5萬美元嘅外匯限額,可以唔需要理由咁匯出去,呢個額度大客一定會用盡,仲會用埋阿爸阿媽老婆仔女嘅限額,每人最多連三個,即係一年可以轉走20萬美元,表面上;不過殺頭生意有人做,總有好多人可以用好多方法,轉到更加多嘅錢走,當然會收少少水腳。咁多年香港金融機構爭相爭奪嘅,就係呢舊錢。」
眾所周知,中央最忌諱就是走資,特別是內地經濟也不是特別好時,更多資本流走,豈不令市場更缺乏經濟推動力。「其實你明知呢啲錢想走,最高明嘅方法從來唔係高壓控制,而係表面上畀條生路佢行,整一條以為可以走錢嘅路,等班人沾沾以為啲錢成功走咗,實制上仲控制喺眼皮下,香港以往就係呢條路。」
「唔知內地經濟係咪真係好唔掂,定係中央而家連啲人走錢嚟香港都唔高興,近期無論係監控定抽查都嚴咗好多。」前輩邊說邊搖頭,像是哀悼著自己身處的行業。「仲要源頭已經開始打擊,例如要啲銀行,對拎錢落嚟開戶嘅人,要做多好多KYC同Screening,同埋聽講已經要求緊香港嘅理財產品同保險產品,調低個預期回報率,減低內地錢落嚟香港買嘢嘅吸引力,唉!」
「外資已經走咗唔少,如果連北水都嚟唔到,我都唔知香港金融業仲可以點樣生存落去。」官員經常提倡大灣區機遇,但當香港商家真的去投懷送抱時,卻偏偏撞上了政策的鐵板。錢若真的流走不了,就算貨幣政策的字眼怎樣改,救市也不會有甚麼真正的成效。
羅仕揚
畀條生路行吓得唔得? 無謂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