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港府由於賣地收入不足,財政儲備正在耗盡,公共支出正轉向由發債融資支持,認為香港需要稅收改革和財政規律(fiscal rule)來證明財政可持續性。
楊宇霆認為,近期經濟數據顯示香港經濟見底,不過,香港在面對內地通縮、美國通脹的複雜環境下,本港的政策制定者未有考慮到周期性前景,特別是美國的財政政策轉變,因而造成實際財政赤字與預算赤字背離。
楊宇霆表示,關注明年香港的財政狀況,財政司早前預計24/25財年財赤倍增至1000億元,使財政儲備可能降至6330億元或佔GDP的20%,這僅夠支付一年的政府開支。
楊宇霆表示,與內地許多地方政府一樣,香港需要應對地產經濟的終結。隨著財政制度向債券融資過渡,信用評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全球投資者尋求財政可持續性的保證。因此,預算應側重於增加收入,例如擴大稅基。關於財政儲備水平和未償債務的一些財政規則也至關重要。
另外,特朗普的政策為美國利率前景帶來上行風險。由於香港收緊貨幣政策,而實體經濟又面臨內地通貨緊縮的風險,港元與美元掛鈎將引起市場關注。港元與美元掛鈎有其優點,作為美元的替代品,港幣資產可以吸引內地投資者的資金流入。這將擴大管理資產的規模,這是香港收入的主要來源。
近期經濟數據顯示香港經濟見底。楊宇霆表示,如11月旅客入境按年增17%;出口貨值自9月起升穿500億美元,是兩年來首次;受內地刺激政府推動,10月股市成交超過5100億美元,是2021年1月後新高。他表示,該行對2025年經濟的基本預測為增長2.5%至3%。
港府近年經常高估其財政實力。楊宇霆認為,公共財政疲弱,主要是由於應對疫情採取的逆周期措施,然而,財政狀況並未於疫後經濟重啟下得到改善,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體制轉變導致稅收、賣地和印花稅收入減少。
他認為,人流、物流、資金流動是香港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中國的離岸活動,如旅遊業、IPO和轉口利潤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及其離岸活動的放緩對此產生重大影響。
其他報道
德勤中國:明年本港IPO集資額可上望1500億元 列全球前三
中國11月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降至16.1% 連降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