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12月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為51.1,連續兩個月下降,低於上月的51.2,反映營商環境連續3月好轉,惟改善幅度屬期內最溫和。數字是9月後最低,當月為50。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Pan表示,「最新標普全球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反映,2024年底保持增長勢頭。產出指數第四季平均值創2023年第二季以後最高,反映經濟增長較之前數季好轉,惟12月增長步伐減慢,而前瞻指數也顯示,2025開局很可能延續放緩趨勢。外部需求減弱,壓抑着2024最後一月增長的銳氣,不少業者就美國關稅對貿易前景的潛在挑戰表示憂慮,有關影響還將在新的一年,繼續左右營商情緒和經濟狀況。企業為保銷路,不但承受成本升幅,還開始調低售價,意味業者面對的利潤壓力正在加重。綜觀不同行業數據,12月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受影響」。
香港特區12月營商環境持續好轉,惟改善幅度較上月減慢。來自海外和中國內地的新增訂單量同時縮減,整體訂單增長因此放緩,連帶經營活動的擴張速度也進一步下滑。另一方面,企業對經營前景維持悲觀,繼而縮減員工規模,但仍繼續積極採購,並提高庫存水平。此外,業者於價格定位方面顯得謹慎,即使成本持續上漲,卻依然調低產出價格,有關跌幅更是2021年3月以來最大。
綜觀12月數據,則產出、新訂單、就業、採購庫存等分項指數均低於上月,導致PMI數值按月下跌。
企業從海外與中國內地新接的業務量温和減少,整體訂單增長隨之放緩至3個月最低。調查資料透露,外部需求疲軟,加上潛在的美國關稅威脅造成憂慮,因此拖累12月的出口訂單表現。
不過,本土客戶的採購意願增強,而且消費族群擴大,這兩項因素為新訂單提供了有力支撐,惠及企業連續3個月擴充營運,惟有關升幅不大。總的來說,12月以批發及零售業的商業活動增長最為突出。
企業在12月繼續看淡業務前景,但悲觀情緒較上月減退,業者的憂慮主要來自競爭加劇與貿易壁壘挑戰對後續銷情的影響。既然並不看好銷售前景,企業於是在年內第七度精簡人手,職位減幅雖然輕微,但與上月增聘員工的景況差別,也是3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此外,積壓工作水平已連續兩月增加,反映產能壓力即使微升,卻沒有改變就業減少的出現。
為應付商業活動增長,企業繼續於12月積極採購,增幅與上月持平。由於有需要回補庫存,業者因此再度儲備投入品,有關增幅雖較上月放緩,但供應商延誤供貨,對採購庫存的擴張速度多少打了折扣;而事實反映,供應商表現的倒退程度創兩年半最差,調查資料也透露,投入品需求飈升,加上天氣干擾,造成供應商拖延付貨。
至於整體投入成本,則在12月繼續上升,但漲幅已回落至接近4年最低。綜合而言,員工成本在連升32月後回穩,但採購價格升幅卻是15個月最大,高於長期平均值;在原材料價格向上的情况下,採購成本持續加重,成為了推動整體投入成本的主力。雖然如此,企業並未將額外成本轉嫁客戶,反而為保銷路,調低銷售價格,屬7個月以來首次。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