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香港)今天聯合發表《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九成受訪大灣區製造業的企業已經完成或正進行供應鏈轉型。當中,正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的企業佔七成二,尚未開始的企業則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推出相關計劃。大部分受訪者視香港為聯繫大灣區和東盟的獨特樞紐。
報告結果是基於2024年第三季對600多家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調查,並和2023年貿發局與大華銀行(香港)合作調研的《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及《開拓綠色潛能:發掘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機遇》的部分數據比較。
大多數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擴展生產基地,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放眼海外,東盟是大灣區企業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首選。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東盟的最吸引之處,有39%受訪者表示,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亦受到企業重視。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為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另外菲律賓、柬埔寨、老撾及文萊也漸受關注。
企業要成功進入東盟市場的最大挑戰,有32%受訪者表示是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其次佔25%認為是數據安全問題,有另有25%認為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至於2023年研究中所反映的主要挑戰,包括難以掌握當地的外商投資政策法規以及文化/語言障礙,情況正逐步改善。另有81%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較2023年調查的65%高16個百分點。受訪企業未來2年的投入預算普遍上升約25%,平均由2023年的37.1333萬元增加至46.2535萬元。今年有八成受訪企業表示,樂意加深了解及增加採用香港各項綠色產品和服務,大幅高於2023年研究的七成。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評論道:「大灣區企業銳意推動可持續發展,未來兩年對ESG的投資估計增加25%。」她說:「目前整個大灣區有約300萬家企業,意味ESG方面相關投資可創造總值1.3萬億元的機遇。」。大華銀行(香港)行政總裁鄭濬表示,隨著大灣區企業蓬勃發展以適應新興趨勢,他們致力協助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讓業務運作保持韌性。透過其專業的外國直接投資諮詢部,加上香港頂級的服務平台,他們為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金融解決方案和專業見解,助大灣區企業拓展東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