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0330)發出盈利預警,料截至2024年底止年度,錄得未經審核股東應佔淨虧損約11.72億元,仍然繼續錄得按年虧損,但是比2023年度股東應佔淨虧損約23.39億元為少。
公司解釋,虧損減少,與附屬公司脫離綜合入賬,產生一次性收益約30.74億元,及營運成本減少21.95億元有關。但是由於需要確認商標虧損約20.4億元、存貨及應收賬撥備約12.74億元抵消。
思捷指,已開始從其遺留的業務基礎設施中轉型。展望未來,公司現有更好的條件、追求輕資產,及以授權為重心的業務模式,從而以可持續的方式,將思捷環球全球品牌的變現能力最大化。其料於3月底發布全年度業績。
期內,由於受到不利的營運環境,當中包括通脹導致的高成本、提高的利率、能源價格,及冠狀病毒疫情後等影響,致歐洲及美國附屬公司進入破產程序,並脫離綜合入賬。同時,面對歷史遺留成本,例如規模不當的門店,面對長期租賃的高租金、過度臃腫的勞動力成本,及產能過剩物流設施相關費用,均加重了其附屬公司的負擔。在此背景下,思捷年度內益減少73%至15.93億元,致毛利減少76%至5.91億元。同時,其進行重組亦導致虧損縮減,主要由於附屬公司脫離綜合入賬產生一次性收益,營運成本亦減少。
思捷今日收市報0.122元,跌1.61%,成交額達7.55萬元。
其他報道
澳門特首岑浩輝:旅遊博彩業競爭加劇 多元產業發展不如預期需面對
證監會:制定「ASPIRe」路線圖以推動香港發展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