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9988)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集團未來三年在雲端和人工智能(AI)的基礎設施預計投入將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
他解釋,智能能力的提升是這一輪AI技術生產力變革的核心主軸,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標準定義是能夠完成80%以上人類的能力,包括腦力與體力勞動,而全球生產總值(GDP)的50%的支出是就業者的勞動工資支出。若實現AGI,人工智能相關的產業大概率將會是全球最大的產業,或替代現在50%左右的GDP。
此外,隨著各家大模型的技術差距縮窄,AI市場的競爭焦點逐步轉向基礎設施。阿里認為,無論是開源還是閉源模型,最終都需要依賴雲計算網絡進行運行與託管。因此,阿里雲將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大的AI雲計算平台,以支撐未來AI應用的大規模發展。
吳泳銘在又表示,近期發布了AI基礎大模型通義千問旗艦版Qwen2.5-Max。目前,通義千問的全球衍生模型截至1月底突破9萬個。阿里雲百煉平台中調用通義API的企業和開發者已經超過29萬。集團還會在近期發布基於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
對於未來三年資本開支對集團業務的影響,管理層表示,這是集團規模最大、最集中的雲基礎設施建設期。整體來看,資本開支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相對穩定,但在單個季度可能會因供應鏈與IDC(數據中心)建設周期的影響而出現波動。
他續稱,這一輪大規模投資將影響公司短期的財務表現,尤其是對硬體設備的折舊與攤銷會帶來一定壓力,但他強調,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快速被內外部客戶消化,從而帶來長期的盈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