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即時財經新聞

標普:香港樓市低迷削發展商信貸實力 中小型銀行面臨高風險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一份報告中指,自2021年底以來香港零售、商業和住宅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一直在下跌。這種低迷狀況將削弱受評級開發商的信貸實力,可能繼續打擊銀行,特別是中小型銀行,並出現風險傳染效應。

該行認為香港政府並未積極解決住宅供應過剩問題,政府宣布計劃在2025/2026財政年度再為八塊住宅用地招標。這些土地,以及由公私人營合作的土地將提供足夠面試建造13,700伙住宅。這僅略低於政府在2024/2025財年新建15,000伙的目標。

該行又指,抵押貸款利率下降是重振香港住宅市場需求的關鍵。然而,香港的貸款利率與美國的水平掛鈎,而美國的減息之路並不太明確。政府最近下調價值300萬至400萬港元住宅的印花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型住宅的需求。

而供應過剩問題或許在寫字樓市場最為嚴重,標普指出,預計2025年將有超過300萬平方英尺的新甲級辦公空間竣工;這將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總量。在新增供應及需求仍然低於疫情前的水平,相信2025年的空置率將保持高位。

該行表示,儘管2024年商業租賃需求有所改善,但需求仍然大大落後於供應,現時供應實在太多。

標普又預期,香港零售市場在2025年仍將繼續陷入困境。香港的消費者正逐漸流失到內地龐大而有效率的線上市場。樓價下跌對財富的負面影響也可能損害消費。 

該行指,香港零售業主將專注於以較低的租金留住租戶,因為失去租戶將對經常性現金流造成更大的損害。

不過該行認為,香港三大銀行,匯豐(包括恒生)、中銀香港及渣打香港的風險可控。三大行主要向最大的發展商和地主提供貸款,這些發展商和地主通常在黃金地段擁有房產,並為貸款提供了大量抵押品。

但中小型銀行的情況已發生了變化,標普指出,小型房地產公司、槓桿率過高、擁有大量非優質房地產的發展商將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