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發表報告,認為小米(1810)股價已反映上升情境(upsidecase),將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瑞銀稱,對小米核心業務的估值為23.8倍26年預期市盈率,而蘋果的估值為28.7倍。
瑞銀指,2025年的銷量受到產能的嚴重限制,2026年的銷量更能反映小米的電動車潛力。予小米汽車業務2026年2倍市盈率,高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0.7倍和比亞迪(1211)的1.4倍,認為考慮到最快的增長速度和更全面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這是合理的。
瑞銀認為,小米股價未來有多種催化劑,但均要求很高的執行力。當中包括:AI眼鏡推出增強邊緣AI生態系統,推動物聯網銷售增長,並為其核心業務倍數增加AI溢價;YU7將於第二季推出,銷量預期和售價要較高,且強勁銷售推動2025年預期收入和基於市銷率的企業價值估值。
潛在的不利因素可能來自,包括電動車產能擴張不足、來自中國新能源汽車同行的激烈競爭中、市場佔率下降;內地補貼作用減弱,對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業務帶來下行壓力。其他報道
恒指半日跌510點 見一周最大跌幅 科指跌2.9% 下試10天線 成交降 北水流入增
香港金融科技周和StartmeupHK創業節今年11月聯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