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宣佈大幅降低所謂「對等關稅」稅率,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與該行之前的基準預測,即2025年實際GDP增長3.4%相比,中美貿易戰緩和意味著出口和經濟增長所受衝擊降低,但年內的額外政策刺激規模也可能更加溫和。不確定性持續高位可能會繼續抑制企業信心和資本支出,而在90天的暫緩期內中國企業可能持續對美國市場「搶出口」。瑞銀現在認為2025年GDP增速或達到3.7%-4%,具體取決於美國對中國產品最終加徵關稅幅度和國內額外政策刺激加碼的實際規模。
汪濤預計,近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可能會降低2025年額外財政刺激加碼的潛在規模。正如該行之前所述,額外的財政政策支持可用於減輕出口商和製造商受到的關稅衝擊,支持地方政府財政和基建支出,進一步擴大消費以舊換新,並推出新的支持措施,以及增加社保支出和對居民部門的補貼(包括育兒和生育補貼)。鑒於4月份房地產市場再次走弱,繼續預計政府將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去庫存。在通縮壓力持續和不確定性高企的情況下,繼5月初降低政策利率10個基點後,預計央行將在2025年內再降息20-30個基點。
汪濤指,此前在20%芬太尼關稅增加34%「對等關稅」情況下,預計中國實際GDP增長3.7%;而在只有20%芬太尼關稅時,此前預計中國實際GDP增長4%左右。鑒於中國可能仍需要將部分美國訂單轉為內銷,國內CPI通縮壓力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但可能好於我們之前對2025年CPI基準預測,即跌0.6%。
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在7-7.5區間內波動,但不會大幅升值或貶值,鑒於近期中美貿易戰緩和,人民幣匯率可能更為趨近偏強區間。
瑞銀指,此次加徵關稅稅率下降後,估算2025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產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率(從價)提高了約30%,此次關稅下調之前則為提高了約96%。再加上此前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已經徵收的關稅,估算美國對中國產品的總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目前約為43.5%。
鑒於中美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存在顯著分歧,未來90天的暫緩期間和結束之後,中美貿易談判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上行風險來看,此前加徵的20%關稅(與芬太尼管控相關)有可能部分下調,和/或24%所謂「對等關稅」的暫緩期有可能繼續延長。
相反,未來幾個月美國關稅加徵政策也可能出現一些明顯反覆,包括目前暫停加徵的24%「對等關稅」可能會部分或全部再次加徵,類似於2018-19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所發生的情況等。
其他報道
港股ADR跌105點 夜期低水146點 京東、新秀麗、日清等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