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昨日公布貿易協議,暫時互相降低關稅,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現時預期今年內地GDP可能增長3.7%至4.0%,具體取決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最終形式以及額外刺激政策的實際規模。今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在7至7.5的區間波動,隨著貿易戰的降級,人民幣匯率可能偏向強勢。
汪濤估計,關稅降級之後,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2025年加權平均增量關稅稅率,從之前的約96%降至目前約為30%,加上特朗普首任和拜登政府的平均關稅,美國對華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目前約為43.5%。她指貿易戰降溫,或使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的衝擊較小,今年剩餘時間的額外政策刺激也將更加溫和。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性可能繼續影響企業信心和資本支出計劃,而在90天的暫停期內,對美出口的提前發貨可能還會繼續。
由於中美在一些根本性議題上有較大分歧,未來90天及以後的中美貿易談判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從積極的一面來看,與芬太尼相關的20%的附加關稅可能會被取消,24%的待定「對等關稅」可能會被暫停更長時間。不利的一面是,未來幾個月美國可能會在額外關稅方面出現一些明顯的反覆,包括重新加徵部分24%的待定「對等關稅」,就像2018至19年的上一次貿易戰期間發生的那樣。如果目前的 20%「芬太尼關稅」和 10%「對等關稅」在未來 3至4 個季度內沒有進一步升級,估計此類關稅上調仍可能會對中國GDP增長造成拖累,但影響少於之前的基準估計,今年中國出口總額增長可能比先前的預測好。
近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可能會減少2025年剩餘時間內額外財政刺激措施的潛在規模。在20%的「芬太尼關稅」+10%的「對等關稅」的情况下,在全國人大會議計劃的財政刺激措施的基礎上,中國可能只會再增加不到GDP的1個百分點的廣泛財政擴張,少於該行早前假設的1.5至2個百分點,而新財政刺激措施的出台時間也可能遲於該行早前預測的第三季初。
其他報道
恒指收市跌441點 科指跌3.2% 北水轉流入 佔比見兩周低
Equinix:疫後環球及本港經濟逐漸復蘇、內地企業出海 推升數據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