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穆迪確認,中國政府長期發行人評級維持「A1」,為第4高評級,屬於低信用風險,展望維持「負面」。穆迪指,確認「A1」評級,是考慮到雖然預計到內地至2030年潛在增長將放緩至3.5至4.0%,不過內地經濟規模大、充滿活力且具創新能力。近期趨勢顯示,內地增長質量有所改善,經濟韌性增強。債務負擔可能進一步增加,但部分影響可被國內龐大儲蓄支持低利率所抵消。內地金融體系為政府債務提供了大量內部需求,而資本管制有助於在壓力時期維持金融穩定。
不過,內地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對中國的信用狀況產生長期負面影響,特別是全球貿易流量的變化及貿易增長放緩,對中國向高生產率主導的經濟增長轉型以及控制政府債務上升的努力構成挑戰,因此維持「負面」展望。
穆迪指,自2023年12月將展望修訂為「負面」以來,負面展望的驅動因素已有變化。當時是反映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財政支持風險,以及實現高質量增長的挑戰,但這些風險在政府政策的集中應對下已有所緩解,不再對評級構成重大影響。除了因為高生產率經濟部分快速增長,為整體經濟生產率的提升提供前景,在財政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重組,雖增加一般政府債務,但成本相對較低,而政府重組有效遏制房地產行業壓力及或有負債的負面溢出效應,並維持金融穩定。
國家財政部回應,指穆迪作出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穩定的決定,是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去年四季以來,內地政府實施一攬子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經濟指標回升向好,市場預期和信心穩定,債務中長期可持續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