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布,維持香港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AA+」,即第二高評級,展望亦維持「穩定」。標普指,香港信用評級反映過往的政策制度紀錄,受高人均收入、龐大財政儲備、強勁外部資產負債表和可信的貨幣機構所支持,政策結果與獲該行評級最高的政府一致。
自2019年以來香港的財政表現惡化,主要由於社會開支增加,並在疫情和資產價格下跌期間進一步加劇。雖然政府推出財政整固計劃,但由於土地銷售疲弱和高基礎設施開支,該行預期財政復蘇緩慢,未來一到兩年續削財政儲備並降低對評級的支持。
標普給予「穩定」評級展望,是反映該行預期香港雖然在未來至少兩年面臨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但經濟將保持與其他高收入經濟體一致的增長率。標普又預期即使政府加大基建開支,未來兩至三年政府預算赤字平均將保持在GDP的4%以下。
政府財政方面,標普指出香港信用評級受強大財務狀況支持,政府審慎的財政政策、收入靈活性、穩健的經濟增長和高資產價格,在過去十多年帶來持續的財政盈餘,為政府在疫前抵禦大規模赤字提供財政空間。不過雖然疫情相關支出逐步取消,過去三年財政赤字仍保持高位,土地相關收入因需求疲弱未見復蘇,而長期項目,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資本支出仍然龐大。
因應政府財政穩固計劃,標普預計25/26財年的財政赤字佔GDP比率為4.8%,較24/25財年的5.9%略微收窄,不過雖然預期未來數年赤字將繼續下降,但認為即使到28/29年達到平衡預算也將很困難。
政府收入將受益於近年推出的新收入措施,包括對大型跨國公司實施最低有效稅率、為高收入個人納稅人引入新的最高稅級,以及引入邊境費和簽證費。然而,如果土地銷售沒有顯著回升,財政難以實現有意義的復蘇。與此同時,隨著政府投資於人工智能等新增長引擎和土地相關項目,支出壓力可能保持高位。
目前,政府龐大的財政儲備和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承諾,仍可幫助緩解經濟下行對公共財政的影響。標普認為,得益於其恢復財政健康的記錄,特區政府比同類政府擁有更大的財政靈活性。
雖然,標普指香港的強大資產部位,一直是其信用優勢。雖然過去幾年經濟低迷,香港的經常帳戶仍錄得大量盈餘。標普預測,2025年香港的外部流動資產(扣除公共和金融部門的總外部債務)約為經常帳戶收入(CARs)的54%。香港美元在全球積極交易。香港的非金融企業在海外擁有可觀的收入性投資,導致淨外部資產部位估計在2025年超過CARs的200%。上述優勢以及金管局的審慎監管,將有助於維持對銀行業的信心,並緩解短期外部債務的風險。
其他報道
古天樂旗下天下一:從未推出公眾影視投資平台或產品 未曾授權進行集資或推廣
瑞銀續看年底恒指目標24500點 1個月拆息彈至2至2.5厘
領展可分派總額增4.6% 末期息增至1.3745元 全年收入升4.8% 勝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