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後經濟在供應側表現較佳,惟需求側依然不足,去年下半年內地政策轉移加強支持消費,不過摩根士丹利報告認為,內地經濟尚未達到重新平衡。雖然製造業信貸增長放緩,產能過剩行業投資減速、工業利潤溫和改善,顯示再平衡有初步進展,不過近期工業利潤數據顯示, 供需失衡根深蒂固,繼續阻礙通脹回復,最終需求略有改善,惟廠商定價能力持續疲弱。大摩指,內地經濟再平衡和回復通脹需結構性改革,包括社會福利改善、地方債務重組、稅制改革和支持增長的監管環境,惟需要逐步推行,短期內難以回復通脹。
大摩指出,工業利潤自去年9月低位回升,主要除了受惠過去成本比較基數較高,亦因為銷售數量因提前出口上升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而溫和增長,不過雖然最終需求略有改善,但可能只是暫時性,而溫和但持續的利潤率壓縮和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跌,表明定價能力依然薄弱。
大摩指出,回復通脹需要整固供應和有更強需求。工業投資按年增長年初至今仍錄9%,高於名義GDP的4至5%增速,供過於求的差距即使未有再擴大亦沒有縮小。另外,進行投資亦會有助於現在增加部分需求,僅依靠放緩投資無法充分解決需求不足問題,無法創造再通脹所需的條件。
大摩指,內地產能過剩嚴重、投資增長仍然高企,以及本地消費僅有溫和支持,難以促進再通脹,今年下半年出口可能因高關稅和提前出貨的回報而下降,大摩認為當局可能需要加大對國內消費的支持力度,以遏制通貨緊縮壓力的進一步積累。
其他報道
陳茂波:本港IPO活動陸續有來 地緣政治及企業出海帶旺新股市場
半日沽空金額增14% 南方恒生科技沽空增121% 盈富、恒生中國企業街貨1個月最多
京東:過去兩個月港澳用戶規模及訂單量按年增一倍 成交額增200%
復星醫藥與九源基因達多款生物藥及創新藥械產品海外獨家商業化協議
恒指半日升149點 科指升1.5% 北水連續第3日流入 藥明生物升8%
1個月HIBOR連跌2日 港元升值見3日最強 總結餘降至3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