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神州(BeOne Medicines)(6160)自2022年在港成立辦事處至今約三年,該公司香港及台灣總經理陳益雅指出,現時公司在港已推出BTK抑制劑、PD-1抑制劑及IL-6抑制劑。預期今年下半年會再有2種新適應症治療方案亦可在港獲許可上市。隨著香港註冊用藥落地使用引入「1+」機制,她料這為集團日後提供更多創新藥落地使用。
有別於現行需要兩大地區監管機構批准,並申請在港註冊使用,要讓創新藥在港上市往往最快需時約三年而言,新的「1+」機制只需一個監管地區機構批准產品上市,BeOne香港及澳門業務副總監鄭永康稱,創新藥可望最快只需約一年獲批在港上市。這對治療如快速病變及可短至一年奪命的小細胞肺癌,掌握治療時間尤為重要。
陳益雅表示,百濟集團研發的產品至今已用於治療約170萬病人,並因應亞洲在乳癌、肺癌、大腸癌等重點發病,開發治療所需創新藥。他們去年已就13款差異化新分子實體(NME)推進至臨牀
,今年亦會新增最少逾10個NME。有別於其他生物科技公司採用外包或CRO(合同研究組織),集團本身自已掌控研發流程,料有助減省新開發產品的研發費用及時間30%。
獲准在港推出的BTK抑制劑,目前可用於治療四項B細胞惡性腫瘤與白血病相關4種適應症,鄭永康稱,施用病人數目在增加中,未來獲施用該創新藥的病人數目料會逐步增至三位數字。另已獲准在港應用的新一代PD-1抑制劑,則可施用於食道癌、非小細胞癌及胃癌等6種適應症,鄭永康稱,預計,下半年會獲港批准施用於新的非小細胞肺癌及鼻咽癌的適應症。至於可用於治療Castleman罕見症等IL-6抑制劑,過去兩年在港有18個病人使用過。在澳門市場,他們已經推出BTK1及PD1,已在數十名病人施用,涵蓋中外藉人士。雖然在澳門用藥一經註冊,便可到葡語系國家應用,但是他說,集團的產品很多已獲歐盟認證,因此會繼續沿用現有渠道。反而在港方面,他們日後會使用「1+」機制,冀更多創新藥在港上市。
除增加在港使用創新藥的適用症之外,陳益雅還預期,到2030年在港推出四個創新藥品,涵蓋血液科及實體腫瘤。在研發方面,她說,百濟已用上人工智能去加快篩選及找到標的藥物,及有和其他同業合作,利用藥物尋求結合方案,冀施用到更多適應證,甚至有和在集團持股的主要股東美國安進(美:AMGN)交流合作。除前述三種抑制劑技術,百濟亦有開發CAR-T(細胞免疫療法)技術,有別於自體細胞治療,變成同種異體方案,令到不同病者可用,更普及化。至於集團在廣州的生物島創新中心,則會作為孵化中心,與願意和他們合作的科學家分享數據,加快開發進度及產品促成。鄭永康補充,將來百濟可經該中心參與投資、和人家合作及分拆項目形式,進行創新藥的孵化。
其他報道
恒指收市升315點 成交2268億 逾兩周高 科指升2.4% 升穿多條平均線
美團伙萬豪、AlipayHK拓展酒店及港人北上生意 股價曾彈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