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5,較上月的49有所回升,但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下的收縮水平。非製造業PMI則報50.3,上月50.4;綜合PMI為50.4,上月為50.2。
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0.7% ,較上月升1.5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47.5% ,較上月降1.3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9.3% ,較上月升0.6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來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高於臨界點,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位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物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0.7% ,較上月升0.9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顯示製造業企業生產活動加快。新訂單指數為49.8% ,較上月升0.6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市場需求景氣度回升。
內地券商銀河證券指,5月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上漲證明5月中國製造業生產重回擴張區間,並印證中國經濟仍有較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展望後市,該行表示,上述5月PMI數據反映了因中美關稅談判初步取得成果帶來的外需回暖和生產反彈,不過價格指數的低迷和產成品庫存的下降反映了供需錯配和企業預期仍然不足。同時目前海外搶訂單或有將圣誕節補庫需求前置的因素,對下半年出口或有透支。
該行預期,內地當局對內存量政策刺激內需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整治內捲式競爭的力度也將提高,以求令經濟形成健康內循環。長期而言,全球地緣局勢的不確定性會更加凸顯中國的確定性,疊加新質生產力等高技術製造業的穩定發展,該行保持對權益市場的樂觀看法,並看好紅利+硬科技的啞鈴策略以及服務消費的空間。
另一邊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表示,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新訂單指數均出現回升,表明在多項政策綜合效應下,企業預期趨向改善,生產經營活動有回暖跡象。
不過價格指數仍小幅回落,表明市場供大于求格局仍較突出,需求收縮導致的宏觀經濟總量失衡尚未改變;市場引導的經濟下行態勢仍有可能繼續。他認為當局可考慮通過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力度持續加大,顯著增加市場需求,增加企業訂單,有效有力帶動企業生產投資持續回暖,就業形勢持續好轉,盡快激活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實現擴大內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