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傳媒與S&P Global發布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跌第二個月,從4月份的50.4下跌至48.3,低過預期的50.7,同時亦是8個月來首次低於50,顯示第二季度中期製造業運行放緩。此外,最新數字亦是2022年9月後新低。
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製造業景氣狀況減弱,外需低迷是供求收縮的重要原因。新訂單重陷收縮,出口訂單收縮率加劇,製造業產量隨之下降。製造業產出在19個月來首度錄得下降。鑒於產量收縮,企業相應減少採購並壓縮用工。不過,對於生產前景,企業預期改善,樂觀度在3個月來首次出現回升。
與此同時,製造商繼續下調銷售價格,並且5月份銷售價格與投入成本皆降幅加劇。
當月製造業景氣放緩,主要是新訂單減少。新接業務量錄得逾兩年半以來最顯著收縮率,受訪企業反映需求環境惡化,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是出口訂單連續兩月下滑所致。隨著新業務量減少,製造業產出在19個月來首度錄得下降。
新接業務量回落,也導致5月份積壓業務量進一步下降,而產能需求減少,進而導致製造業用工收縮,企業裁撤冗員,或人員離職後不再填補空缺。此外,5月份採購活動也出現輕微收縮。不過,採購庫存回升(但升幅極微),說明製造業生產資料庫存充足。
成品庫存則在4個月來首次錄得積壓,但僅算輕微。受訪企業表示,這是銷售下降和產品出境付運延誤所致。與此同時,5月份供應商交期連續第三個月錄得輕微延宕。
價格方面,平均投入成本和銷售價格在第二季度中期繼續下行,並且降幅皆較4月份加劇。投入成本方面,主要是原料和能源價格走低,而製造業銷售價格下降的原因既是得益於成本回落,同時也是受制於業內競爭加劇。另一方面,出口價格卻在9個月來首次恢復上行。
最後,中國製造企業樂觀度在5月份改善,信心較4月份加強。企業上調預期,認為貿易環境會有改善,加上出口市場的拓寬,有助未來一年促進銷售。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評論中國通用製造業PMI數據時表示,2025年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得48.3,較前月下降2.1個百分點,近八個月來首次落於榮枯線下,還錄得2022年10月以來的指數最低值。
王喆表示,製造業供求收縮。5月,市場景氣度轉差,供給和需求同步趨弱。製造業生產指數近19個月以來首次跌入收縮區間,並錄得2022年12月以來新低;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則是近八個月以來首次低於榮枯線,且錄得2022年10月以來新低。
王喆表示,外需低迷是供求收縮的重要原因,製造業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新出口訂單指數續刷新2023年8月以來最低點。值得說明的是,投資品供需下降幅度較其他品類更加明顯。製造業就業繼續下降。就業市場在前月收縮基礎上進一步下降,就業指數在過去九個月中第八次低於榮枯線。
王喆表示,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並不輕易增加用工。投資品生產企業就業收縮同樣明顯。市場需求疲軟,企業繼續處理積壓訂單,積壓工作指數錄得收縮區間並創下2022年2月以來新低。
王喆表示,製造業價格繼續低迷。市場供需偏弱,價格水平仍位於低位。成本方面,能源和化工原材料價格下降,購進價格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低於榮枯線。銷售價格同樣維持弱勢格局,製造業企業情願主動降價以維持競爭力。5月,製造業出廠價格連續第六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王喆表示,供應商物流略有遲滯。多數受訪企業表示供應商供應時間維持平穩,個別企業出現交付逾期情况。與市場整體景氣度偏弱一致,企業調低了採購量。庫存則較為穩定,5月,製造業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均略高於榮枯線,但幅度甚微。
王喆表示,製造業企業家樂觀情緒自前月歷史低位回升。生產經營預期指數繼續位於擴張區間,並從4月該指數歷史第三低值反彈近3個百分點。企業家認為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會緩和,對外部市場改善也抱有期待。
王喆表示,總體而言,5月,製造業供求同步下降,外需顯著拖累,就業繼續收縮,價格依舊疲弱,物流延遲,庫存基本穩定,企業家情緒自低位略有回升。當前經濟發展不利因素依然偏多,外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疊加內部困難挑戰。二季度伊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顯著走弱,經濟下行壓力較此前明顯增加。
王喆表示,政策方面,前期支持性消費政策效果持續性需進一步評估,並根據實際情况推出接續舉措。更為重要的是,拉動內需應回歸收入基本面,要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改善就業環境,增強民生保障,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市場主體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其他報道
恒指高開123點 科指升0.54% 翰森製藥升3% 網易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