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傳媒與S&P Global發布5月中國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PMI),從4月的50.7上升至51.1,是3月後高,好過預期的51。另外,5月中國綜合產出指數從4月的51.1下跌至49.6,是2022年12月後新低,當月報48.3,終止連續28個月高於50。
服務業5月新接業務量及經營活動皆增幅擴大,惟新出口訂單量重陷收縮。儘管企業對經營前景信心改善,但仍選擇下調銷售價格。服務業供給與需求擴張略有提速。服務業就業增加。
綜合PMI方面,5月份整體景氣狀況略為放緩。評論指,拉動內需應回歸收入基本面,要採取切實可行措施改善就業環境,增強民生保障,增加居民可支配所得,改善市場主體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5年第二季中期,中國服務業加速擴張。據服務業企業反映,5月份新接業務量及經營活動皆增幅擴大,惟新出口訂單量重陷收縮。企業因此增加用工,以因應工作量增長,未完成業務量的積壓率隨之放緩。價格方面,5月份服務業成本漲速加劇,儘管企業對經營前景信心改善,但仍選擇下調銷售價格。
5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經季節性調整)錄得51.1,高於4月份(50.7)。 目前指數已連續 29 個月維持在 50.0分界線上方,顯示中國服務業活動持續擴張。當月經營活動增長較4月上升,但整體仍屬偏低。
最近服務業活動擴張勢頭回升,得益於新業務量的加速增長。雖然調查樣本顯示,貿易環境欠佳,出口受限,新增出口業務量更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降幅僅算輕微);但種種跡象顯示,企業努力拓展業務和拓寬客群,推動了5月新業務總量擴張。
為配合新接業務量的增長,服務業企業在5月增加用工。經歷先前連續兩月的用工收縮,當月用工增速雖仍輕微,但已創新去年11 月後最高紀錄。因此,5月份業務積壓率放緩至極微。
同時,中國服務業平均投入成本持續上升。據反映,採購價格和薪酬成本上升,導致最近經營費用上漲。當月成本漲速為去年10月後最顯著,但仍低於長期均值。
另一方面,5 月份服務業銷售價格連續第四個月走低。當月降價率雖然輕微,但在最近 8個月以來已是最高。企業普遍表示,降價原因是新業務競爭加劇,以及各種促銷活動。
今年第二季中期,中國服務業對經營前景保持樂觀。企業普遍預期,全球貿易環境改善,加上業務拓展計劃,將有助於提振未來12個月的銷售和經營活動。當月企業樂觀度較4月份加強,但仍低於長期平均值。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評論中國通用服務業PMI數據時表示,2025年5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1.1,較前月上升0.4個百分點,自2023年1月起連續第29個月位於擴張區間。
王喆表示,服務業供給與需求擴張略有提速。服務業企業努力開拓新客戶,供給和需求均增加,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及新訂單指數雙雙連續第29個月高於榮枯線,但服務業出口受貿易摩擦影響仍惡化,服務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年內首次錄得榮枯線下。
王喆表示,服務業就業增加。 5月,勞動市場結束了先前連續兩個月的收縮,略有擴張,雖然幅度甚微,但服務業就業指數已達去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部分企業繼續減少用工壓縮成本,另外的企業或選擇僱用更多人員應對新訂單。同時,積壓工作量基本穩定,積壓工作指數僅略高於榮枯線。
王喆表示,服務業價格持續倒掛。企業採購價格與人力成本仍有上升,投入品價格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並錄得近七個月新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服務業企業仍透過降價促銷來因應市場競爭,服務業收費物價指數連續第四個月錄得榮枯線下。
王喆表示,服務業市場樂觀情緒回升。5月,儘管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仍低於歷史均值,但自前月歷史低點回升逾一個百分點,服務業企業寄希望關稅的負面影響在未來能消退。
綜合指數是製造業和服務業指數的相應加權平均值。權重值依據官方 GDP數據,反映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相關規模。中國綜合產出指數是製造業產出指數和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的加權平均值。
5月,綜合產出指數從4月的51.1降至49.6,低於50.0 分界線。該數數值顯示,自 2022年12月後,生產經營活動首次出現收縮。基本面資料顯示,雖然5月份服務業活動加速增長,但不足以抵消製造業產出收縮。
新訂單總量重現收縮,導致最近生產經營活動量下降。就業也輕微下降,主要是因為製造業減少用工。同時,積壓業務量自 1月後首次出現回落。不過,企業整體信心改善,兩大產業前景樂觀度皆上升。
價格方面,隨著投入成本漲速放緩,5月份平均銷售價格繼續下行,並且創下降逾兩年來最大降幅。
王喆表示,2025 年5月,財新中國綜合 PMI 錄得 49.6,較前月下降 1.5個百分點,這也是自 2023 年初以來該指數首次位於收縮區間,服務業市場景氣度略有提升,但製造業的收縮對市場整體形成拖累。各主要分項看,市場供需下降和就業的收縮也來自製造業的拖累。
王喆表示,外需方面則是製造業服務業出口均較低迷;企業平均成本略有上漲但銷售價格持續疲軟,獲利壓力增加;市場預期則較前月低位反彈。
王喆表示,當前經濟發展不利因素仍偏多,外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疊加內部困難挑戰。二季度開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顯著走弱,經濟下行壓力較此前明顯增加。
王喆表示,政策面向,前期支持性消費政策效果持續性需進一步評估,並根據實際情況推出接續措施。
王喆表示,更重要的是,拉動內需應回歸收入基本面,要採取切實可行措施改善就業環境,增強民生保障,增加居民可支配所得,改善市場主體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其他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