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積極推行活化工廈,令分層工廈物業數量持續減少。據仲量聯行《投資概覽:物流及工業物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至2021年間, 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總存量一共減少了超過1,500萬方呎,雖然Goodman Westlink及菜鳥香港智慧港分別在2022 及2023年落成,新增樓面將會增加約640萬方呎,但遠遠未能抵消2011年起所累積的工業物業的總存量跌幅。
該行指,政府持續的活化政策鼓勵了不少業主重建其工業物業轉作其他用途,導致私人分層工廈自2011起持續減少,2018至2021年間更欠缺新工業物業落成。在2022年, 一共有24幢工業物業獲城規會批准重建, 涉及65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 當中57%將轉為寫字樓用途,預計工業物業存量未來將繼續減少。
仲量聯行香港物流和工業部主管古嘉豪表示,繼今年的工業物業落成後,要等待至2027年才會再有新工業物業落成。供應緊絀下,由電子商貿及科技發展所帶動,市場對貨倉、凍倉及數據中心的需求卻持續增加,驅使更多投資者追捧具有潛力轉作這些用途的貨倉及工業物業,預期未來3年工業物業仍會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商用投資物業首選三項之一,同期工業物業價格可望上升15%至20%。古嘉豪補充,工業物業轉作其他用途如迷你倉、凍倉及數據中心,能有較高增值潛力,改裝用途後能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租金及價格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