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財經

【羅仕揚專欄】ESG只是遮醜布

一年之計在於春,來到新一年,為了應付牌照及Compliance需要,頭兩周總有一大堆申報及聲明,需要逐個更新資料。你知我知,這些所謂的申報只是「做樣」,儀式上是為了告訴監管機構,本行已跟足規矩辦事;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會仔細閱讀每份申報及聲明內的每條條款?包括自己,相信大部分人也只是機械式地「㩒掣」,為了保飯碗,「公司話點做就點做啦」。

不過比這些申報及聲明更麻煩的,是每年年初都要「老作」一遍的KPI。相信只要是打工仔,對KPI這三個英文字母都不會感到太陌生,簡單而言,就是評估每年工作表現的指標。年初制訂一些目標,再到年底看看這些目標能否達成,以決定明年升職加薪派花紅的機率,驟聽十分公平,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些KPI卻是些難以量化的目標。

或許大家意想不到,作為Front Office,最愛看到的KPI,竟然是「全年P&L達50球美金」、「全年新增10隻New B 」一類有明確數字的指標,跑數壓力雖然大,但起碼目標清晰,也知道努力方向所在,而且也更易推算評核的標準,例如最終交到50球數、10隻New B,10分滿分可能有8、9分,多過則可直達10分,少些可能得6、7分。筆者最怕的,是「提升公司形象」一類軟性指標,單是如何衡量是否提升、如何量化提升的幅度,相信已屬博士級別的經濟難題。

然而更難搞的,是遇上一些「吹水」式的硬指標,而這些指標再包含著一些財經界Hot Topic,而近年見得最多的,肯定就是ESG了。ESG是近年企業趨之若鶩的名詞,希望企業在賺錢同時,能夠兼顧到環境及社會責任,達至良好管治。這些宏大的目標,當然最好交由最高級別的管理層「發辦」,但當連小員工的KPI,也硬性出現「提升公司ESG水平」、「執行Daily Task更符合ESG指標」等的要求,迷惘是在所難免的。難道我連Print少兩張紙、關機才收工等雞毛蒜皮的事,也要不怕醜地寫進KPI Review的空格上用作評分?聽說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污染環境,讓我在上班時間內,每隔一小時就閉氣一分鐘,豈不是對提升公司ESG水平貢獻良多?

「唔啱咪唔好寫ESG囉!唔通真係逼你填?」正確,大部分投行填寫KPI的系統,都會包括一些可因應所處部門而自行制訂KPI的空欄,以及一些系統已預設好的KPI,而不幸地,ESG在近幾年都是Default KPI的常客。不知是為了配合潮流,抑或是公司真的這麼具遠景,過去經驗話你知,每當投資市場興起甚麼企業Key Terms,翌年這些Terms總會出現在Default KPI內。

遠至十多年前的「可持續發展」,到早幾年資本市場突然掀起KYC熱潮,KYC旋即出現在所有員工的Default KPI內,甚至是電腦、結算等部門,也要一起Know Your Client起來,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用接觸客戶。又有幾年突然講究要做良心企業,Social Responsibility隨即登場,為了配合公司的即興要求,年資碰巧到了有機會升職的同事,那幾年突然每年都走去做幾次義工,最好是公司Event Team舉辦的,有相為證,到年底Review時,也有些東西可以拿出來填滿Default KPI內的空格。

說了這麼多,無非想帶出ESG與小員工難有關連,而且單打獨鬥也幹不了甚麼大事。ESG當然不壞,又想有利環境,又想有社會責任,更想有良好管治文化,誰不想呢?無間道也人人想做好人,但現實總有某些地方充滿矛盾。舉例說一間石油公司,就算它寧願付出更高成本,去利用對環境影響最少的方法開採,本身石油行業,已經背負著會污染環境的原罪,即使如何向ESG獻媚,也總會有人說它不符合ESG,除非轉去做新能源吧,但有否需要為ESG而摒棄本業?抑或從損害環境賺來的利潤,拿出若干部分損給弱勢社群,盡顯社會責任,就可以在ESG中的E和S之間相互抵銷?我不是專家,也希望有人可以解答這疑問。

「講嚟講去,ESG只係左膠嘢。希望世界更美好?係咪唔駛開飯?」這是某證券行RO年前被更高層逼去上ESG課程時,一氣之下在Happy Hour吐出的酒後之言。ESG遠景大,但也因為包含得太多,導致很容易失焦,甚至去到「濫」的地步。「開飯」與「世界更美好」未必處於對立位置,反而是當所有企業都說自己很ESG時,ESG已經淪為口號。如何為企業訂ESG分數?所有企業也想節能,但節能真的為了E?抑或只是為了慳電費減成本。大企業愛捐錢,但捐錢真的為了S?抑或是為Brand Building建立正面形象?恒生ESG指數說得更白,指數成分股與恒指完全一致,只是根據ESG評分來定比重,而且這比重也評得相當粗糙,金融股科技股名列前茅,煤炭石油零售股處於較後位置。可以說,所有企業都有ESG,ESG適用於所有企業。

「你知唔知,點解呢幾年咁多人講ESG?」已升任為會計師行Partner的舊同學,在某次聚會上這樣問。「想提升企業形象?」、「政府推廣,所以想扮愛國?」與會眾人答案眾多,但Partner均一一搖頭。「其實係因為疫情令大部分企業盤數都差咗好多,業績無得Sell,咪Sell自己好ESG囉!ESG吹水成分咁高,你點講都得㗎!」如此說來,ESG豈非只是一塊遮醜布,用來分散注意力,替企業掩飾業務上的不理想?疫後復常是今年主題,若Partner所言正確,當企業業績好轉時,利用ESG來吹水的人或企業,或許也會變得不再如此普及了。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