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新股巡禮

巨無霸寧德集資加碼拓海外

【明報專訊】萬眾期待,全城矚目的年度IPO:寧德時代(深:300750)上周落實向港交所遞表到港上市,市場早前傳出寧德是次發行H股至少集資50億美元,折合大約390億港元,一旦屬實,勢將超越去年集資357億港元的美的集團(0300),成為2021年快手(1024)以來本港最大型IPO。與美的雷同,擁有流動資產淨值1857億元(人民幣,下同)、手頭現金達2340億元的寧德並不缺錢,來港集資旨在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撰文 旻晞

截至上周五止,寧德市值達1.19萬億元,稍高於小米(1810)或大約四分之一家騰訊(0700),390億港元大約相當於其市值3%。但這個3%便足以稱冠於本港IPO市場。有這麼的集資規模,自然亦需要「星級」承銷團協助。寧德是次來港上市,聯席保薦人包括美銀、中金、中信建投及摩根大通,全球協調人亦有高盛、摩根士丹利及瑞銀。

說寧德是次來港是為了「出海」,是因為其集資用途開宗名義便表明,資金將用於推進匈牙利項目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其餘則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建立百億元級別的離岸資金池,應對鋰價波動及地緣風險。事實上除建設匈牙利廠房,集團與Stellantis N.V.合資的西班牙工廠,以及印尼電池產業鏈項目亦正推動中。錢,總是愈多愈好,何况在港集資得來的是離岸資金,來港上市正好為其對接國際資本市場的最佳途徑。况且香港對寧德來說亦不只是一個集資渠道;2023年12月寧德與香港科技園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在港科學園設立國際研發中心,總投資超過12億港元;去年10月寧德時代香港研究院正式開幕,佔地800平方米,一期將啟動近百個研究項目,並計劃招聘200人從事科研工作。

連續8年膺全球動力電池一哥

連續8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去年全球市佔率37.9%)第一的寧德,早已登入國際舞台,並已建一定規模的產業銷售網絡。按收入計,2022年、2023年及去年首三季,寧德的海外銷售收入分別為769億元、1310億元及801億元,分別佔對應期間總收入的23.4%、32.7%及30.9%。

截至2024年末,寧德覆蓋了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前十名中的九家客戶。車企客戶包括寶馬、平治、Stellantis、Volkswagen、福特、豐田、Hyundai、本田、Volvo、上汽(滬:600104)、吉利(0175)、蔚來(9866)、理想(2015)、宇通、小米等;至於其儲能客戶及合作方包括NextEra、Synergy、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0902)、中國華電(1071)、中石油(0857)等。而截至去年9月底,寧德已於全球設立六大研發中心、13大電池生產製造基地,其中11個位於內地,另外兩個則分別位於德國圖林根及匈牙利德布勒森;服務網點遍佈64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形容截至去年11月底,已實現動力電池累計裝車約1700萬架,即全球平均每3架新能源車便有一架載有寧德的電池,至於儲能電池在全球應用亦超過1700個項目。可見寧德於海外業務已有相當規模。

全年料多賺最多兩成 財政穩健

寧德目前業務主要是為全球提供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品及相關方案,同時亦有通過電池材料及回收、電池礦產資源的投資、建設及運營以保障電池生產所需的上游關鍵資源及材料供應。例如在保障資源供應方面,寧德在印尼莫羅瓦利工業園持股60%,該工業園年產能規劃為30萬噸鎳金屬,能夠滿足500GWh電池的生產需求。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外,寧德亦正積極佈局工程機械、船舶、航空器等新能源新興領域市場,並提供滑板底盤、換電等創新業務解決方案,推動全面電動化。不過直至去年止,動力電池系統仍為寧德的最大收入來源,其他業務收入規模似乎仍在發展初期。按去年首三季數據,動力電池系統業務收入佔比高達67.8%,大幅拋離第二大收入來源儲能電池系統的17.9%。

盈收方面,2023年集團收入及盈利分別以22%及45%的速度增長,雖則去年收入受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降令其產品價格相應調整,拖累首三季收入下跌12%,但其產品平均出廠價跌幅較原材料成本跌幅為少,令集團毛利率進一步攀升至25%,首三季盈利仍能保持增長。根據寧德上月底發出去年全年盈利預告,料去年全年收入介乎3560億至3660億元;即按年下跌11.2%至8.7%;純利料有490億元至530億元,按年升11.1%至20.1%。財政方面,如文章開首所說,寧德財政相較穩健,去年9月底有息負債率17.6%,速動比率達1.5倍;至於往績期間集團持續保持經營現金淨流入,2022年、2023年分別錄經營現金淨流入612億元及928億元;截至去年9月底手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2350億元;流動資產淨值達1857億元。

被美列中國軍企名單 存政策風險

對寧德來說,內地新能源汽車產業會否出現產能過剩雖則仍有爭論,但不容否認其去年盈收增長的確已見放慢。尋找新增長點是勢在必行,上文提及業務上正發掘新增長點、而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必然是重要的一步。不過地緣政治緊張,美國、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徵關稅,未來情况會否進一步加劇,對寧德來說屬不明朗因素,這亦解釋為何寧德要加快在海外市場佈置產業鏈。美國國防部於今年1月7日便將寧德列入中國軍事企業名單(「CMC名單」),雖然寧德其時已指該清單並不限制公司與少數美國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主體展開合作,因此對業務無任何重大負面影響,但諸如此類的政策風險不容忽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新股巡禮]

其他報道